近几年,上实系整体地产业务动作频频。上实集团将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上实控股,作为整合房地产业务的平台,2008年收购上海城开,2010年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中新地产,并将其更名为上实城开,2010年从上实集团收购在沪上市公司上实发展。经过这些眼花缭乱的重组动作后,上实控股拥有的房产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2300万平方米,初步实现全国性战略布局。与此同时,上实控股还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与香港周大福集团、新世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上实系中的房地产业务将集中于上实城开,通过“瘦身”、转型、提升、扩张,从而形成集团内的“地产大平台”,极有可能以超级地方国企的身份,进入中国房地产开发的一线阵营。
这种大力度、高频率的重组行动,在全国非常罕见,既体现了上海市国资改革力度,又反映出在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政策、行业环境快速变化的条件下,地方国企的战略性调整和应对。然而,国企改革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困难,地方国资房企要想形成万科、保利、恒大那样高水平运营能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只有极少数的地方国企有这种可能性。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形势下,大型地方国企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与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能够在一级土地开发、片区开发、特殊房地产领域等获得优先权,部分优质项目成本较低;二是在参与保障房开发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更好的与地方政府形成互动。
1998年,我国全面推进住宅商品化、市场化的大幕拉开,那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数为2.4万家;经过10年快速发展,2008年达到历史最多的8.7万家,2009年已减少到8万家,估计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减少。如果说过去10年,房地产开发业是乱军混战的“战国前期”,那么未来10年将是少数群雄确立“大国格局”的“战国后期”。至于20年、30年后,则房地产开发行业“江山已定”,以10-20家地产巨头为主导,将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
上一篇:朱蕾:敢于承诺的诚信品牌物业服务美德
下一篇:巴曙松:资金用地双压力成为保障房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