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摘要:2015年大同库存商品房6万余套,市场商品房出现滞销的现象,而此时,大同古城内却有1万多户居民,仍然居住在破旧不堪的平房内,这边房子卖不出去,那边住不上新房子。2015年6月25日,大同市购买存量商品住房领导小组成立,政府购置商品房用于安置棚改拆迁户,新政的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适时化解了卖房难和安置难的两大难题。
进入2014年,对于大同的地产开发商来说,“找块地开发就能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随着古都城市形象的提升,商品房的数量也与日俱增。2015年大同库存商品房6万余套,市场商品房出现滞销的现象,而此时,大同古城内却有1万多户居民,仍然居住在破旧不堪的平房内,这边房子卖不出去,那边住不上新房子。
居住环境窘迫,众多危旧平房居民待安置
说起古城内危旧平房,大同市房管局一位负责人向相关媒体坦言,这些危旧平房为土木结构,有些是新中国成立前,甚至是明、清年代建造,已远远超出使用期限,没有排水、没有供气、供暖,墙体坍塌、房顶漏雨,安全隐患重重,这里的棚改安置已经成了大同古城保护修复工作的“一块心病”。一句话形容,就是居住条件很差,解决起来太难。
市民苟增亮居住的神曲巷14号院,大约400平方米,院子中央是背靠背挤在一起的数间小房子,还有一条环绕四周的一米多宽的过道。四合院的老房子歪歪斜斜,强撑着,门窗上防风用的塑料薄膜和房顶上的枯草在风中瑟瑟发抖。
这处院子是一所传统的四合院,东西南北16间房子共居住了12户人家,每间房子的面积大约17平方米左右。苟增亮说,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六口睡在一条土炕上。人口再多点的人家就想办法在院子里搭一间小房,稍大一点的住人,小一点的用作厨房。苟增亮现在住着的是一间10平方米的自建房,搭在院门外。院子里的那间房子,大儿子住完二儿子住,现在是三儿子住,苟增亮自大儿子娶媳妇那天起,一直住在自建房里。
与苟增亮一样,原在大同市橡胶厂工作的马吉祥也是棚户区居民中的一员。1993年厂里分配给马吉祥一间住房,面积19.4平方米,位于李怀角,马吉祥与家人在那间小屋里住了近20年。几年前,80岁老母亲又住了进来,原本狭小的屋子更显得拥挤不堪。“一间屋子咋能住下三代人?”马吉祥这样反问相关媒体,也像是在问自己。
站在李怀角的街口向远处望去,一幢幢高大漂亮的居民楼映入眼帘,马吉祥对那些漂亮的房子充满憧憬,却不敢奢望自己能搬到其中一间去。像马吉祥、苟增亮一样,众多危旧平房居民,大多是低收入家庭,没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脱离棚户区。
消化地产库存,政府出手购买1.1万套商品房
大同市政府回购商品房政策,正是在房地产库存难去、保障房建设任务艰巨的背景下推出的。“政府采取团购的方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回购商品住房用于棚改安置,避免了大拆大建造成新的过剩和资源浪费,既可实现惠民,又是对库存过剩的房地产市场一个很好的对冲,是一个不错的决策。”大同市房管局负责人说。
此次征收安置范围是古城东、西、南、北城墙以内的平房和土楼房的居民,共计1.0461万户。棚户区居民可以选择每平方米3800元的计价安置,也可以选择等面积的商品房置换。
改造征收安置方案出台时,市政府先算了一笔账,整个改造工程需投资金额约为40.5亿元。如此大的手笔,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2015年6月5日,山西省住建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组织召开贷款需求对接会,大同市申请棚改贷款68亿元,通过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61亿元,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授信,市本级三个项目已授信35.65亿元(其中购买存量商品住房安置古城内棚户区居民项目32亿元)。截至2015年底,通过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有限公司,申请国开行贷款已到位资金22.68亿元。至于贷款的回收,则主要通过古城棚户区征收后的土地挂牌出让、商业开发、安置户补交价款等方式产生的利润来偿还。
2015年6月25日,改造征收安置方案发布7天后,大同市即成立了购买存量商品住房领导小组,购买存量商品住房工作随之启动。按政府要求,在房源的选择上,必须是五证齐全的普通商品住房,户型规整、通透,满足采光要求,顶层、底层按所提供房源的比例配置。不涉及抵押和扣押等问题。在定价的把握上,必须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由7家有资质的房地产评估公司对拟回购房源进行评估,去掉一个最高价,一个最低价,然后取剩余5家评估价的平均值作为谈判基价。在不高于基价的前提下与开发商进行谈判,并将谈判结果报市政府批准,才能确定为购买价。遵循这一底线,工作人员先后对50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踏勘、谈判。到2015年12月30日,签约购买存量商品住房1.1万套,涉及房地产开发项目30个,住房建筑面积达107.53万平方米。
缓解双重压力,让商品房变成惠民的安居房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为“冬季行动”的成果之一,商品房的收购与棚改居民的安置工作同步进行,迅速展开,2015年底,苟增亮和他的街坊们完成了老屋征收签字工作,并在今年1月5日前全部搬出了神曲巷14号院;李怀角的马吉祥在今年初迁出老屋,其他棚改居民正逐渐搬迁,等待入住新房。
受益于此的当然是众多房地产商,还有像马成龙一样的钢材经销商,以及施工方和农民工等。大同市政府消化市场存量房的做法像场“及时雨”,让许多深陷困境的地产企业重现生机。绿地集团的林炽雄告诉记者,政府这次回购绿地世纪城存量房496套,虽然没多少利润,但总算让企业正常运转起来了,一切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星业集团的李政表示,政府买走存量房,星业集团就能投入五洲帝景城中村改造项目的三期开发,相关的拆迁项目,春节后就能开工。他说,三期建设的12栋高层住宅,共计2538套商品房,全部是90平方米以内的小面积住宅,是被大同市政府回购用于安置棚改居民的商品房。
地产开发商解文亮对政府这一举措的评价是:“缓解了开发企业资金压力,盘活了社会存量资产,撬动了低迷的楼市,带动了相关行业发展,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之举。”
“2015年,全年共销售商品房2.1万套,面积2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5%,增幅全省第一。大同市将在今后两年内每年去掉库存2万套,用两年的时间把其余的4万套存量房消化掉。”大同副市长刘振国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