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2010年6月5日至12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穿越四省份,深入京沪高铁沿线及方圆两公里的土地,向你讲述不一样的“高铁”之旅。
远离市区,大多数高铁站建在了郊区,有的甚至建在了农村的田野里、炸平的山岗上。
在一座城市里,如果你问当地人火车站在哪里,上至70岁的老人,下到中学生,几乎马上会指给你方向。可事情总会有例外,在寻找京沪高铁沿线火车站这件事情上,情况却恰恰相反,别说老人和孩子,就连出租车司机,都有可能向你说NO。
寻找高铁火车站,成了记者“千里高铁行”最为艰难的任务之一。一路走下来,除了北京和上海是在原有车站基础上新增的线路外,其余22个火车站均为异地新建而成。
异地之“异”也各不相同,有的城市,新建的高铁站距离原有火车站数公里,有的相距几十公里,而且其中大多数高铁站建在了郊区,有的甚至建在了农村的田野里、炸平的山岗上。
6月6日,记者在天津街头打听天津南站(建设中的高铁站),问了大约10个人,竟然无人知晓。“作为老天津人,我负责任地告诉你,我在天津住了半辈子,天津的三个火车站是天津东站、天津西、还有天津北。没有南站,以前老的天津南站早就拆了(指原来在河东区九经路的老南站)。”一位出租车司机仿佛听错话了一般凑近身来,在确认记者要找的是“南站”而非别的站的时候,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他坚持认为,记者的信息是错误的。
几经周折,记者终于来到新的天津南站所在地:西青区张家窝镇。建设中的天津南站距京津城际列车停靠的市中心车站相距20多公里。
当记者赶到工地现场时,中铁建工京沪高速铁路六桥项目部的陶经理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如果说修建新火车站远离旧车站是一个“规律”的话,但情况在安徽省定远县却是个例外。定远此前没有火车站,其与外界的连通,主要靠公路客运,“以前要坐火车得到滁州或者蚌埠,很多老人都没有坐过火车。”6月10日下午,记者在定远县采访时,当地一家宾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定远的确太需要一条铁路了。但作为唯一一座火车站,京沪高铁定远站,却也建在了距县城13公里的池河镇青岗村乡下。
6月10日,南京南站 。尽管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但其车站广场及周边的基础设施却仍在紧张施工中。
农田里燃烧的麦秸,令整个旷野浓烟密布。烟雾随风飘动,最终淹没了沪宁高速公路。烟雾未散,暴雨来临。6月11日清晨,倾盆大雨加上咔咔炸响的雷电,令沪宁高速江苏段全线封闭。
下午,暴雨变成了淅沥的小雨,空中的烟霾也渐渐退去。沿着路宽车少的沪宁高速公路,《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驾车进入苏州——京沪高铁的第二十二个站台。
雨时下时停,京沪高铁苏州北站一片宁静。空旷的站前广场上,不时有工人缩着脖子匆匆走着,变形的身影映在水光中,显得滑稽而怪异。
“从北京来的?那么远。”见记者拍照,一位安徽籍农民工走过来搭讪。“下雨也不歇工啊?”记者问。“下雨?就是天上下刀子,俺们都不能休息,工期紧啊。”农民工一边拍打身上的雨水,一边不住地抱怨着。
在千里京沪线上采访,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时间紧、任务重”,在京沪高铁沿线的每个施工现场,一个印在大家心里的日期,狼一样在身后穷追不舍——“6月20日前,要保证可以通车,并基本具备乘客上下车的软硬件条件。”这样的口头文件,令各个工地的“头儿”们急红了眼。
根据记者在一线看到的情况,要想6月20日前完成所有配套设施的建设,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这几乎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务。”6月8日,枣庄北站一位工程人员向记者表示。
高铁意味着什么?也许,对于乘客而言,这是一条以更快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的钢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一场谋求发展的关键战役;对于一线工人而言,这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工作经历;对于地方百姓而言,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迁移,忧喜参半、亦苦亦甜……
一位姓宋的工程监理人员告诉记者,定远火车站建在被炸平的山岗上,山是荒山,不涉及征地及拆迁问题,只是铲平了一片果树林。#p#副标题#e#
问:“火车站建在了田野深处,乘客乘车会方便吗?”
答:“会在南边修建一条高速公路,直通县城。”
顺着宋某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火车站的正南方,是青翠的庄稼、蜿蜒的小河、疏密有致的树林和散落的民居,却还没有见到半点“公路”的影子。
高铁通车在即,公路何时修建呢?“最初工程竣工时间是2011年底,但现在要求6月20日前必须完工,压力实在是太大了。”6月13日上午,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京沪高铁车票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由于高铁开通在即,加上此前铁道部对媒体一直持缄默态度,故此次新闻发布会引来众多媒体的关注。发布会当日,到会记者200余名,更有大量远道而来的地方媒体记者被拒之门外,发布会现场,由于追逐铁道部官员,有的记者甚至挤丢了鞋,其场面异常火爆。
发布会结束的第一时间,铁道部某官员即被记者围堵,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追问下,该官员对最为敏感的“通车日期”,作出了“6月25日之后、7月1日之前”的回答。
而事实上,缄默不语的不只是铁道部,还有京沪高铁沿线的施工单位。记者采访期间,遭遇“闭门羹”可以说是家常便饭,每到一个车站,施工单位对记者的采访请求几乎毫无例外地给予了回绝。
倒是一些施工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显得比较亲和。6月9日,记者在蚌埠高铁站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监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接到了“6月20日前必须达到试运营基本条件”的通知。“工期太紧了,我们早就开始24小时连续作战了,但即使这样,20日之前也不可能完全建好。”该人员向记者表示。
在京沪高铁一线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高铁车站的站台、车站大楼主体、候车大厅、售检票系统及车站内部装修均基本完工,随时可以进入试运行状态。但是,多数车站的附属配套设施却仍在紧张施工中。
6月7日,记者在滕州车站看见,二楼的站前广场上,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浇筑钢筋,通往候车大厅的引桥还处于封闭状态并裸露着粗糙的水泥,一层售票大厅门前的空地上,深深的大坑里有挖掘机在隆隆作业。
被通知6月20日必须完工的还有枣庄西站。枣庄西站的广场建设工程就像一个古代的兵营,在遍布钢筋建材的空地上,散落着破旧的简易帐篷,帐篷里面,工人用木板搭起床铺、日夜吃住在工地。
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枣庄市新城高铁广场配套客运中心及附属土建项目部项目总负责人付贵良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25日进驻广场施工后,工人们用39天的时间完成了5.7万方商业混凝土的浇筑,使用钢材4000多吨,以及完成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工地最多时候有1500人左右同时作业。
“最初,我们的工程竣工时间是2011年底,但现在要求6月20日前必须完工,这对我们来说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憔悴的付贵良一脸的无奈。
6月10日上午,记者在南京西站看到了同样的场面,车站广场上,多辆装载机及吊车正在紧张施工中,广场上堆满钢筋、水泥、预制板等建筑材料,脚手架上,工人手里的焊枪闪着刺眼的光芒;马达声、金属敲击声、现场保安人员的吆喝声相互混在一起,其场面相当混乱。
在记者所到的车站中,徐州、常州北站两个站的施工进度最快,徐州站的附属配套设施基本完成,新车站和站前广场干净、整洁,看不到施工的影子。车站已封闭,只等高速列车进站了。常州北站的广场及道路也基本完工,候车楼里,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打扫卫生及测试安检系统。
赶工期,已成为京沪高铁沿线各车站配套设施建设中最主流的声音。可以肯定地说,尽管京沪高铁可以随时通车运行,但是其多个站点要想完成所有配套设施建设,还需假以时日。
地方政府眼里的高铁“机会”
种种原因,令因高铁车站建设而被拆迁的村民们至今还未“上楼”。
据了解,关于高铁车站的建站地点,一般是由各地政府部门自行选址,然后向铁道部报批。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在偏远地区建火车站”这样的“规律”越来越明显。“在地方政府眼里,这早已不再是一条轨道和一座车站了,这是个重大发展机遇。”6月7日,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施工现场,一位姓姜的退休干部向记者表示,“济南将借助高铁站打造一座新城,这是个巨大工程,起码要建设10年时间。”#p#副标题#e#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几乎每一个高铁车站的周边两公里范围内,当地政府都做了相应的规划。可以看出,京沪高铁的通车,为经停站的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安徽、苏北等地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政府纷纷出台详细的建设规划,以期利用高铁招商引资、盘活区域经济。
济南西站沿途,是记者采访京沪高铁线见到的“最大规模”的建设工程,在通往济南西站的公路两旁,大片的土地露出崭新的褐色,来自安徽、山西、江西等地的施工单位,已在此安营扎寨,“打造新城CBD”的巨大标语向人们昭示着,这里,将是一座新城诞生的地方。
京沪高铁途经济南西,济南打造新西城,这两个动作有谋而合。
6月6日,《中国经济周刊》从项目所在地的济南市槐荫区委宣传部证实,济南欲借京沪高铁之力“打造一个新城”。其中西客站片区总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规模约5000万平方米,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人。西客站片区中心区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建设规模约3000万平方米,其中西客站核心区约为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为了全面协调如此大规模的规划建设,在2007年9月6日召开的济南市政府第97次市长办公会中确立了济南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成立于2005年10月)承担西客站片区开发的建设任务。
京沪高铁在济南市途经天桥、槐荫、市中、长清4区,线路长度约65.9公里。济南市西区投融资管理中心主任王迪生表示,“西部新城建设如同一张等待绘画的白纸,机会很难得”。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这个“机会”。因高铁车站建设被拆迁的大金庄村民蒋廷勇(音)告诉记者,由于他认为拆迁补偿款不高,再加之“上楼”之后的地下车位还要大约花费8万左右,所以他和其他的一些村民至今还未“上楼”。
蒋的担心在距火车站不远的“大杨新区”小区里得到了重现。在这个按城市标准新建的楼房住宅区里,住在小区里的多位村民表示,对于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失去土地,重新找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一面是政府的宏图壮志,一面是百姓的忐忑,一切才刚刚开始。
5月31日,北京市丰台区葆台路动车段,一辆试跑京沪高铁的CRH380A机车在这里进行车辆保养和清洗保洁。
高铁改变了什么?“高铁经济发展带”内并非一团和气。
和大哥济南相比,小弟枣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小得不是一星半点。枣庄常住人口373万人。其中,枣庄市市中区人口54万人,薛城区人口39万人,新建成的京沪高铁枣庄西站,就坐落在薛城。
京沪高铁通车后,将给枣庄带来什么?《枣庄日报》认为,京沪高速铁路枣庄西站的建设,将大大缩短枣庄与北京、上海及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取长补短,相互融通,使枣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大大改善枣庄交通运输体系的同时,还将为枣庄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利于枣庄的城市转型,助推枣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记者在枣庄薛城区委宣传部了解到,依托高铁,枣庄将编制和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造高铁旅游“度假仓”。度假仓,又称旅游综合体,即吃住行游全包。
为了发展“度假仓”,枣庄也在挖掘自身旅游优势,加快台儿庄古城重建步伐,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促进古城旅游持续升温,打响“天下第一庄”品牌;建设好微山湖湿地公园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构建以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乡村体验、美食采摘为内涵的枣庄乡村旅游。为了方便乘客出入于各个景区,枣庄还开通了车站通往市区的BRT公交车道,以及前往各个景区的公交车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京沪高铁沧州西站、蚌埠南站、徐州东站、常州北站、苏州北站等车站周边,各地政府均作了相应的规划设计和发展纲要,这些城市都将以高铁新站为核心,构建集商务、地产、教育、科技、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经济发展带。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高铁线为核心的半径两公里范围内,也并不总是一团和气。在沧州、济南、滕州、枣庄、常州、苏州等地,因高铁建设引发的征地补偿纠纷从未间断,一些百姓因补偿问题而成为了上访户,济南西站等地的项目用地,拆迁了多个行政村,其拆迁、回迁、补偿等方面引起的纠纷至今未能妥善解决。#p#副标题#e#
京沪高铁犹如一条蜿蜒的河,在中国的版图上流淌。这条举世瞩目的“铁河”,注定将在中国交通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无论如何,它改写了中国轨道交通的历史,改变了沿线城市的命运,更改变了百姓的生活。
京沪高铁,将以何种姿态示人,答案即将揭晓。
京沪高速铁路全程1318公里,总投资2209亿元,全线穿越我国东部21个大中型城市,其GDP总量约占全国的40%,初步测算年旅客发送量4亿人次以上,社会惠及面8亿人。
京沪高铁列车试验速度达到400千米/小时以上,设计时速达到350千米,运营时实行时速300千米/小时和250千米/小时两种速度等级混跑的列车开行模式。
京沪高铁全线设24个车站,其中始发终到站5个,分别为北京南站、天津西站、济南西站、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中间站19个。全线 59 处跨越既有铁路,41 处跨越高速公路,99 处跨越等级公路和城市主干道。
京沪高铁正线里程中桥梁达 1059.7 公里,占全长的 80.4% ;路基 242.5 公里,占全长的 18.4%;隧道 21 座,15.8 公里,占全长的 1.2%。
京沪高铁——毫无疑问,这是一条从规划之初就以创造“第一”为己任的铁路线路。这条承载了太多国家意志、社会经济效益期望的线路,其建设进程并不一帆风顺。
从上世纪90年代末,铁道部提出京沪高铁构想之时开始,关于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歇。在“缓建与急建”的争论中,曾有报告建议,力争在1995年开工,2000年前建成。而在“高速轮轨与磁悬浮”的争论中,造价更高、与现有线路不配套的“磁悬浮列车”最终被淘汰。
或许是厚积薄发,当等待了太久的京沪高铁重出江湖之时其进展非常迅猛。
2006年2月,国务院第126次常务会议批准京沪高速铁路立项。
2008年4月,京沪高铁正式开工。
2011年6月,铁道部在“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京沪高铁已通过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将于本月底正式开通运行。
只是短短三年,这条路就要通了。
赶在全线竣工之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行走京沪高铁沿线。在车尘飞扬的公路桥墩底下喝着老乡家的茶水;脚踩泥泞,穿过“村村通”的公路;在站台上,听着一辆辆的测试车辆呼啸而过……或喜或忧的故事,随着不断延伸的铁轨一一展现。
6月6日 天津南 “找不到”的车站
半个小时,这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的“一杯茶”距离。然而在天津东站下车后,寻找天津南站的难度大大超出了记者的预期。
“天津南站拆了(指的是原来在河东区九经路的老南站),我在天津住了半辈子,天津的三个火车站是天津东站、天津西、还有天津北。”一位老天津卫用坚定的口气向我们保证。
费尽周折,记者终于赶到新的天津南站工地现场:脚手架上有一排排工人上下行走,广场上是吊车正在协助工人绿化栽种树木,一片繁忙。
面对即将开通但还稍显混乱的工地施工现场,中铁建工京沪高速铁路六桥项目部的陶经理告诉记者,车站内部的工程建设、联调联试、运行试验都已完成,“外行”看来的乱,其实都是收尾工程,很快就会完工。
端午假期,工程人员也没有休息。陶经理说,他们已经在工地过了两个春节,又何况一个端午。
出了车站不远,路边的广告牌上打着“高铁西部新城、品质洋房”的房地产广告。在距新车站所在地张家窝镇政府不远的社会山小区,居民梁先生如此评价高铁:“高铁的开通和地铁的接入确实给附近居民带来了方便,也让镇上的房价涨了一些。但是离北京更近了也是个尴尬的事情。”
的确,作为和首都咫尺之遥的另一个直辖市,“太近”似乎成为了近些年来天津经济发展绕不过去的一道弯——在为天津吸引投资和商机的同时,也成为了很多企业、公司“弃津选京”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高铁似乎与天津无关。政府并非没有宣传:6月13日,天津市长黄兴国还在南站进行了工程调研。但是对比政府的关注,这个大城市里的普通百姓似乎更在意自己身边的生活,而没去留意那些淹没在众多新闻中的南站消息。#p#副标题#e#
6月7日 沧州西 “计划外扩建”
烈日下,沧州西站已在眼前。
因为沧州又称“狮城”,所以正在建设的沧州西站取意“双狮舞动”,犹如两个对着写的“Z”字。“Z”字所连接的位置顶着一座钟塔,指针已开始指示时间:正午12点整。
在这座对称建筑外,广场两侧的板房里住的是两家不同的建设施工单位。正面广场的左侧驻扎着中铁建工集团的施工人员。在总工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吃午餐的姓马的工作人员,在查验了记者证件和询问了有无领导“介绍信”后,面对“突如其来”的记者,马先生拒绝回答一切问题。
他显然是太饿了,“你们和领导一起来就是贵宾,自己来概不接待”,然后只顾低头吃饭。
在广场右侧的板房里,记者见到了沧州市建设投资公司的项目经理高敬斌。他向记者表示,“沧州西站”大约从“沧”字右边开始的部分和中间的钟塔都为他们公司修建,因为进场时间晚,所以一度在进度上不及负责修建左边站房的中铁建工集团,但是保证开通没有问题。
“沧州西站确实由两家建设单位合建。”沧州市发改委支铁办公室科长焦洋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因为沧州市在铁道部原有车站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分面积,所以后来增加的部分由市政出资、沧州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造。
据了解,两家施工单位在施工初期,曾因材料堆积、互相影响进度等问题有过矛盾,但现已“相处得挺好”。同时为了配合沧州西站的发展,沧州市也建设了“贵州大道”等配套工程。
不独是沧州,焦洋说,铁道部规划外扩建部分由当地政府出资,这种模式也在很多其他地方的高铁站建设中出现。
6月8日 滕州东失而复得的站点
滕州市,简称“滕”,又称“善国”、“滕国”等,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墨子、鲁班、毛遂、孟尝君等,均是滕州人。
但历史的辉煌并没让滕州在高铁这个项目上产生多少优势:在京沪高铁规划之初,滕州并不在停靠站之列。滕州隶属枣庄,而京沪高铁已在枣庄设了站。
滕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殷涛坦陈:“为扩大城市,争取高铁,滕州做了很多工作。”滕州市京沪高铁建设办公室宋子浩也对记者表示,自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对京沪高铁进行论证之初,曾确定在滕州建设一处越行车站,供京沪高铁动车组超车、停靠及维修——并不是接送旅客的客运站。
“但是,在后来公布京沪高铁沿线各站点的名单上,滕州连仅供动车组超车的车站也没有了。”宋子浩说,所以当地人都知道,“这个项目来之不易”。
现在的滕州东站位于东沙河镇境内,从京台高速公路滕州出入口向东大约6公里。在记者到达时,前广场的配套工程还在紧张的作业之中,一位姓黄的工程人员告诉记者:“月底通车没有问题!”
从工地出来,在距车站不远的立交桥下,记者遇见了在桥下经营一家“金波小吃”临时餐馆的李老板。
李老板,三十出头,本身就是东沙河镇村民。早年外出打工时,练就了一身厨艺。他告诉记者,之所以把小吃店开在桥下,一是因为省去了店面租金,基本稳赚不赔,日均200元左右收益;二是对面就是车站建设配套的安置住房工地,时常有工人光顾他的小店,不愁客源。
李老板的“餐馆”,其实就利用大桥底下的阴暗空间,简单在路的西侧围上纤维布,摆上简单的桌椅而已。在大桥下开餐馆,两面都是道路,建筑工地近在咫尺,加上没有自来水,“餐馆”的卫生条件真的不敢恭维。但听李老板说,这似乎并不影响他的生意,“来吃饭的主要是对面建筑工地的工人,每天就是中午饭人最多,晚上基本没什么人来。”李老板的如意算盘是,等到对面的小区建好了,他就买个店面,做真正的餐厅老板。#p#副标题#e#
李老板的侄子李东(音)是餐馆有限的店员之一。李东告诉记者,他原本在镇里开一家诊所,因为拆迁后无钱再买店面,所以暂时来店里帮忙。
对于未来,这个年轻人表现更多的是担忧。除了京沪高铁通车后临时小餐馆将被清除外,李东说,朝阳社区内其实也建有可供开餐馆的门面房,但是在资金上确实“负担不起”,这成为了“金波小吃”即将面临的“槛儿”。
作为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枣庄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还是那个用黑白胶片修饰出的鲁南小城。
实际上,这个挖了1500年煤炭的资源型城市,终于在21世纪初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资源枯竭的十字路口。当资源告急,这个因煤而生并曾因煤而兴的城市前途莫测。
2006年前后,有两件“大事”深深刺痛了枣庄人的心:一是火车大提速后的枣庄站,竟然没有取得进京动车组的停靠资格;二是计划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传递路线,竟然从临沂绕过枣庄直奔曲阜。
枣庄怎么了?有情绪、有焦虑,也有不甘。
枣庄市长陈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枣庄转方式、调结构是逼出来的。枣庄的唯一出路是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而发展交通成为枣庄“同城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09年12月2日,经过枣庄市和济南铁路局的多次协商,进京动车组开始在枣庄火车站经停,从此枣庄人不用再到外地乘坐动车上北京了。
2010年8月2日,枣庄首条BRT线路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试运行。市政府决定,所有市民免费乘坐一个月。
2010年8月25日,随着京沪高铁铺轨作业进入枣庄西站,标志着京沪高铁山东段开始全线铺轨。这来之不易的“交通外力”支撑,使枣庄坚定了打造“鲁南门户”交通枢纽的发展方向。
当记者来到位于薛城区的枣庄站时,这里的站前广场还处于不舍昼夜的施工之中。施工队的工人中,有的来自外省,也有本地附近的村民。
6月9日中午,两个清运沙土的女工告诉记者,她们来自农村,家里的地被征用了,没有地种,就出来打工。“挣不了多少的,都是辛苦钱。”她们说。
来自黑龙江的马阿姨是工地的厨师。中午时分,在简易的帐篷里,马阿姨正在用大铁锅炖豆腐,“我只会做东北菜,呵呵,但是他们(工人)都很爱吃。”马阿姨做饭的地方,既是厨房又是卧房,条件相当艰苦,这令马阿姨有点愁,“这里条件很差,我一个女人,和男人们一样风餐露宿,经常半个月洗不上澡,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马阿姨告诉记者,她的工资是每月2500元,“自己倒是不花什么钱,但是家里有上学的孩子,每月都得往家里寄钱。”
提起工人的工资,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枣庄市新城高铁广场配套客运中心及附属土建项目部项目总负责人付贵良告诉记者,他带领的建筑工人每月的工资可以达到6000元~8000元,原因是按照劳动法,双休日加班要付双倍工资,所以,尽管很累,但大家还是很乐意加班的。“不是我心狠,也不是我不心疼钱,主要是工期太紧,如果不24小时连续干,工期肯定完不成。”
付贵良也一样,为了赶工期和确保工程质量,他日夜坚守在工地上,有几次累得竟直接穿着军大衣睡在青石板上。短短3个月的时间,他瘦了30多斤。但身心疲惫的付贵良对枣庄火车站的前广场建设很有自信:“这是沿线最好的车站前广场。”
据悉,广场在站房前挖出一个观景湖,出站口摆放8条渔船形花坛、拥有观光电梯等,彰显枣庄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决心。
代价当然不菲,《齐鲁晚报》上说,枣庄站大厅耗资1.8个亿,站前广场更花费了3亿元投资。但如果能对城市转型帮上忙,这些钱或许花得值。
6月10日 定远 “被提速”的县级站。“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小县城定远的名气,远没有它所在地滁州,及唐代诗人韦应物那首脍炙人口的《滁州西涧》有名。#p#副标题#e#
事实上作为安徽境内京沪高铁停靠的唯一一个县级站,定远站最终能落户也是“后经多方努力”。据悉,京沪高铁原先在定远境内设站为加水站,后增设为客运站。按照定远市规划局局长程启国的说法,“高铁站落地,无疑将定远的发展‘提速’了10年。”
而现有的定远站在定远县池河镇青岗村境内,定远县城至青岗直线距离为18公里,目前还没有直通的公交车辆,配套的直通火车站的“绿色通道”也在建设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记者寻找定远火车站的难度——从S311省道进入仅有一车之宽的村村通公路,在一片田野之中,车站矗立在麦田的另一侧。
由于多日的大雨,车行至距火车站直线距离不到10米处,就被成堆的土丘和泥塘困住。正在用泥水冲刷塑料胶鞋的村民王秀兰(音)主动提出可以帮记者带路,从另一条小路过去。
坐在王秀兰电动三轮车的身后,初夏的微风里满是秸秆燃烧的味道。她的故事伴随着马达和雨后泥土的潮湿展开。王秀兰家中共有7口人,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卖店,京沪高铁站开始修建后,她在工地上开了间小卖部,目前生意还不错,主要为工人提供矿泉水。京沪高铁对于她生活的变化,这位朴实的大姐乐呵呵地说暂时还想不出来,不过村里人都说等车站开通后要去北京看看。
在定远火车站,如果你稍不留意,便会迷失自己。田埂、鸡鸭、水塘……正在感受田园风光的你,会被呼啸而过的高速列车吓一跳。随着京沪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演练列车的密度渐渐多了起来,在定远,高铁列车正在打破这里的沉寂。现代交通工具与古朴村风交织在一起,显得既新奇又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