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摘要:2.22万km2面积禁止开发、一半以上面积为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明确山西省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区域
4月11日,省政府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山西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并赋予其不同的发展功能定位。
到2020年,山西省计划在全省15.67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战略格局、六大河谷盆地为主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一带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点状开发”生态友好型能矿资源开发格局等四大战略格局。
39个县(市、区):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和其他重点开发的城镇。按县域面积统计,全省重点开发区域占省域面积的20.15%。未来的功能定位为,支撑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区,引领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示范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规划》中,山西省共有39个县(市、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含在太原都市圈中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中重点开发区域。具体来讲,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太原市杏花岭区、小店区、迎泽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市、清徐县、阳曲县,晋中市榆次区、介休市、平遥县,忻州市忻府区,吕梁市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17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离石区,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4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三大城镇群重点开发区域包含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县,朔州市朔城区,运城市盐湖区、闻喜县、河津市、永济市,临汾市尧都区、侯马市、襄汾县,长治市城区、郊区、潞城市、长治县,晋城市城区18个省级重点开发区域。
山西省将太原都市圈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主要包含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太原城市群)和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吕梁市区、阳泉市区)。
46个县: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46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国家级(18个县)和省级(28个县)两个层次,按生态功能分为水土保持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和生物多样型四种类型,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50%以上。
山西省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共有46个县,其中18个国家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忻州市的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临汾市的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和吕梁市的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中阳县。
28个省级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包括:太原市的娄烦县;大同市的灵丘县、左云县;阳泉市的盂县;长治市的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沁源县;晋城市的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朔州市的平鲁区、右玉县;晋中市的左权县、和顺县、灵石县、榆社县;运城市的平陆县、垣曲县;忻州市的五台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临汾市的古县、安泽县;吕梁市的岚县、方山县、交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