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基调:继续“稳中求进”
会议认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全局,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开好局。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两个转变,即从高速增长转为平稳增长,从规模扩张式发展转为质量效益型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正是针对这两个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稳”就是要继续稳住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进”就是坚决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今年9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好势头,全年经济目标能够较好完成。但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巩固,明年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非常必要。
“中国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又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要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好,不仅要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更要在调结构、转方式、抓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经济增长重质量和效益
会议在部署2013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不是增速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质量和效益问题,中国经济将始终处于不稳定、不可持续状态。”姚景源说,这次会议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就是要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张立群分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国内外经济形势最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原来市场供不应求,必然是低水平规模扩张;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竞争越来越激烈,质量和效益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对国家竞争力都是决定性的。
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有着力点。会议提出,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市场萎缩,原先通过出口消化的过剩、落后的产能必须调整,不调整没有出路,刻不容缓。
“产能过剩问题尖锐,需要未来相当长时期进行艰苦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指出,目前传统产业和部分新兴产业都存在过剩,部分产业比如钢铁产能过剩非常严重。解决这一问题,要在存量调整和产业重组上做文章,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要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以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提高城镇化扩大内需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通过城镇化的推进,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增加消费,是推进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点。”连平指出,中央着重强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镇化,而是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连平认为,目前我国城市中有2亿多农民工,大部分难以真正享受城市生活。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逐步让农民工真正转变为市民,既可以拉动经济,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张立群建议,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力度,逐步使得户籍所承载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为户籍制度改革扫除障碍。同时,城镇化不等于大拆大建,要注意城市全面发展,特别是在“软件”和规划管理水平上下功夫。
保障民生要“守住底线”
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期待在于生活的改善。会议提出,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保障民生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守住底线、突出重点非常重要。”张立群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而底线就是确保基本民生不出问题。低收入群体是社会困难群体,他们特别需要政府帮扶。而且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结构调整的推进,可能会对一部分人的就业和收入产生影响,相应的保障工作要早做准备。
张立群分析认为,改善民生一方面要靠加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勤劳致富和经济发展,不可偏废。
明确提出改革时间表
当今中国,社会各界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充满期盼。会议强调,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的提法,振奋人心。这说明今后的改革不会局限于具体事项,而是强调顶层设计;不会零敲碎打,而有通盘考虑;不仅是号召,更会有具体的实施重点和步骤。”连平说。
中国经济在调结构、转方式上遇到的困难,根源在于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政府职能、收入分配、垄断行业、金融体制、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亟待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