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对于调控政策的不断收紧,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应对。有的人有买房资格资金却不够,有的人想省下高涨的房贷利息,干脆合伙一次性付款买房,人们将此类购房行为戏称为“拼买房”,但事实表明此类买房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
限购令将部分外来置业者和多次置业者挡在了购房门外,加上金融政策收紧,银行停止了三套房贷,甚至二套房贷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购房门槛也随之提高。许多多次置业的买家,大都会用无购房记录或无贷款记录的亲友名字买房,以获得购房资格,申请更低的首付和利率。
据了解,此类“拼买房”的购房者,双方事先大都会签订一份协议,明确出资比例、以后买卖产权的收益比例等。
对于以他人名义购房的购房者,该房屋在房管局等部门的登记人不是自己而是他人。按照法律规定,房屋的产权所有是以产权登记为主,如果对方私自将房屋出售给第三方,又或者对方存在债务问题,该物业被法院强制查封、拍卖的话,这种情况是原本出资的购房者无法控制的。反之,对于借自己的名字给他人购房的人来说,如果有贷款,万一出资人断供,影响的是名义贷款人的征信记录,还会被银行追究责任。
对于很多有购房意向但是没有购房资格,或者资金不足的购房者来说,与亲友合伙买房是一种钻政策空子的方法。
这种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方法,合作买房的双方都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没有产生纠纷,一般能按照双方事先约定执行。一旦有纠纷,这份额外签订的补充协议,因为本身违反了相关的购房政策规定,从法律上来说是无效的。”违反政策的协议无效。
律师提醒,这些风险几乎是很难提前规避的,打算合伙买房的朋友,要多考虑一下这些方面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