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模式下,由于自筹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改造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些村打着“城中村”改造的旗号,不拆除旧村,反而联合开发商、建筑商搞违法开发,建设小产权房,造成只建新不拆旧,空地开发后剩下的旧村更加难以拆除。“西安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与我市大致相同,而其之所以改造成效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实行了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房。对于整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不予办理后续建设手续。”王爱民非常肯定地说:“咱太原的"城中村"改造将充分借鉴西安经验。只有整村拆除、安置优先,才能打破过去只建不拆,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的恶性循环,确保改造规范有序,确保群众按期回迁。”
各村改造皆有特色
目前,太原市“城中村”改造的进展如何?王爱民说:“我市改造"城中村",不是实行政策和方式的"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做到各村改造皆有特色。”
首先是各村的改造规划有特色,比如,迎泽区郝庄村改制成立了太原东城工贸集团公司,计划用一年时间将旧村13.4万平方米建筑全部拆除,依托太原服装城商圈优势,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商业品质,打造城中村改造亮点。尖草坪区新村计划采取招商引资、整村拆迁、片区改造的模式,与知名大企业签订改造框架协议,打造城市北部的“星河湾”。
其次是具体做法有特色,例如,杏花岭区耙儿沟村采取安置先行、村民变股东的做法,拆除旧村的同时,在府东街东延段南侧,距离旧村不到800米的地方,建设了数栋住宅楼,让居民解除了回迁安置的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改造如期完成,我市定期对各“城中村”的旧村拆除、拆迁方案制定、拆迁协议签订,以及集体经济改制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截至目前,纳入今年拆除改造范围的35个“城中村”,都已基本完成拆迁摸底,已拆除旧村建筑总面积为104.08万平方米。其中,有29个改造村提出了拆迁安置补偿标准,24个村完成宅基地摸底丈量,18个村制定了拆迁方案,8个村完成了“村”改“居”和集体经济改制。“这就是咱村的回迁安置房。”在府东街东延段南侧,距离耙儿沟旧村不到800米的地方,数栋住宅楼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耙儿沟村负责人说:“今年4月份,村里开工建设了5栋6层楼的安置房,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现在,最高的已经盖到了5层,最低的也到3层了。这些楼采用剪力墙框架结构,抗震等安全系数很高。”
考虑到村民的承受能力,新建的安置房有从70平方米到140平方米之间不等的多种户型。按照目前的进度,2011年年底,该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可以住进崭新的小区里。
打造现代化文明社区
这些 “城中村”最终将改造成啥样呢?“通过改造,要把"城中村"打造成建设形态、人居环境一流的现代化文明社区,成为城市的亮点,实现城市发展与村民利益双赢。”具体来说,我市的“城中村”改造要实现“五个转变”,即:村民转为居民、村委会转为社区居委会、农村集体经济转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城中村”转为城市现代化文明社区。
王爱民充满期待地说:“现在很难描绘出"大变"后是个什么样子,但在不远的将来,改造后的"城中村"必定会旧貌换新颜:一片片低矮破旧的土房将夷为平地,一幢幢宽敞明亮的住宅楼能与中高档商品楼媲美,一处处脏乱差的农贸集市会销声匿迹,一座座颇具现代气息的商业城广场将代之而起。”
通过改造,不但能极大改善人居环境,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而且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等起到推动作用。到时候,城市管理的“难点”将变为城市发展的“亮点”,城市形象必定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已有“村民”乐享改造成果
曾经的闫家沟村,现在的闫家沟社区,是太原市目前唯一完成整村拆除的 “城中村”。在这里,大家伙都告别了过去低矮破旧的老房子,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楼间硬化的小路格外整洁,四周绿树环绕、生机盎然,人们出门就能欣赏到宜人的景色。
在这个新型社区里,小学、幼儿园、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环境的巨变,带来的不仅是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城中村”改造绝不是一趟轻松欢快的旅行,最终所带来的变化也绝不止这些。现在,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已经驶入“快车道”,为各村“破茧化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各个“城中村”陆续完成改造,由“土”变靓,村民的幸福生活正一步步走来,城市的明天也将更加美好。
美好蓝图绘就,改造全面铺开,“城中村”即将迎来它“最后的时刻”。到目前为止,有的“城中村”已初见改造成效,那里的村民已享受到了改造成果。
上一篇:限购令催生新利益链 “房产中介”销售新楼盘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摇旗进军矿业将有效拓宽其盈利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