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摘要:“今年(2013)以来太原市的拆迁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拆迁面积700万平方米,等于我在大同5年拆迁量的一半”
“我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和骂声,骂我我沉得住气。我们有很多能干的人,一看挨骂就说,算了,我不干了,跟他们相比,我像‘二百五’”
“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
“按照计划经济眼光看,城建是个无底洞。按市场经济眼光看,城市是个产业”
说实话,昨天看纪录片《大同》,最后耿彦波参加完欢送会,坐在车上哭了,相关媒体也跟着眼眶湿润了。
突然也能理解,为何“耿粉”们会在他修建的城墙下,奋力呼唤“你快回来”了。然而,再声嘶力竭地呼唤也阻挡不了,耿市长赶赴下一个片场的脚步。
耿市长一路走来,走到哪,拆到哪,建到哪。作为粉丝,肯定也很想知道他在下一个片场又上了哪些“新戏”,有没有新的剧情。
相关媒体今天特意梳理了一下耿在太原的轨迹。片场变了,但耿市长的经典戏码,依然还在:在工地督工,弯腰抓一把土,检验包工头是不是在搞“豆腐渣”;早上与拆迁户在市政府门口“偶遇”,解决他们的困难;四处去看古迹遗址,一心要把黑乎乎的太原打造成旅游城市。
城建继续开挂
耿彦波履新太原后,太原的城建便开起了开挂模式,甚至比在大同有过之,而无不及。相较于大同,省会太原无疑更接近权力中心,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省上对耿彦波工作思路的认可。
相关媒体发现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耿彦波至少去了三趟工地,有4天是在工地上度过的,而且这三次有一次并未公开报道,还是来自于网友的微博爆料。
1、10月29日上午,据网友爆料,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现场调研学府街改造进展情况。
2015年以来,太原共安排新建续建主次干道28项、背街小巷30条,建设总里程110公里,总投资86亿元。
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耿彦波现场调研学府街改造进展情况。
2、11月11日,耿彦波亲贤北街(平阳路-建设路)现场办公。该路段预定11月20日完工。耿彦波徒步工地,在一处人行道铺设工地,耿彦波弯腰检查地砖质量和铺设情况(有木有很熟悉,纪录片里面就有这么一段哦!)
耿的到来也引发了群众的围观,很多市民一路紧随,拍照,倾听。
11月11日,耿彦波亲贤北街(平阳路-建设路)现场办公。
3、11月16至17日,太原市长耿彦波对即将全面开工建设的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进行了现场调研。二号线是太原市和山西省开工建设的第一条地铁,为贯穿太原市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太原市长耿彦波对即将全面开工建设的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
有人认为,耿彦波在太原一年的拆迁量相当于过去十年。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耿彦波也并未否认这一说法,他表示:“今年(2013)以来太原市的拆迁面积已达500万平方米,预计全年拆迁面积700万平方米,等于我在大同5年拆迁量的一半。”
有人质疑他是“耿拆拆”,耿彦波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表示,“我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和骂声,骂我我沉得住气。我们有很多能干的人,一看挨骂就说,算了,我不干了,跟他们相比,我像‘二百五’。作为一个官员,你不干事,你走了以后呢?老百姓骂你懒官、庸官,甚至贪官,那就得挨千秋骂。逃得了一时骂,逃不了千秋骂。”
拆迁
在他看来,自己的造城最终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我主要是修路,改造棚户区,修学校和建医院。能否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一个城市及格与否的标志。目前太原城市化建设中,80%的建设都是民生问题。在城市改造中,我从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即“牺牲老百姓利益”来搞城市建设。老百姓要成为城市改造中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
事实上,耿彦波确实非常注重拆迁户的利益,对于拆迁,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解。
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以太原为例,目前拆迁中90%的问题都是过去开发商参与拆迁造成的。开发商参与拆迁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平。老实人被拆迁时开发商往往会把价格压得很低,而对那些不讲道理的拆迁户,开发商往往高价收购,或者使用’黑社会’手段强拆。由此导致百姓认为拆迁会侵害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形成扭曲的社会价值观。要实行公平拆迁,就必须由政府统一拆迁。目前,太原市约有2万户安置不了的滞迁户,政府都将接手安置。凡是老百姓有上访的,我告诉房管局,要认真记录,了解拆迁难的原因。是开发商造成的,就找开发商算账,该付的钱要付。政府给老百姓买单,但不给开发商买单。”
耿彦波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西侧大楼前就及早拆迁改造问题现场安排部署。
图为耿彦波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西侧大楼前就及早拆迁改造问题现场安排部署。当时,有市民拉着耿市长的手说:“耿市长,你太不容易了,我们支持你,你千万要注意身体啊!”
在太原,解决不了问题的拆迁户也会像纪录片《大同》里的那样,守在市政府门口等候耿彦波。
文化遗产
在纪录片里,耿彦波说自己在大同就是文化大同,到了太原就是文化太原,事实上他确实如此。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来到太原后,我组织力量对全市140多处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调研,确定了142片历史遗存保护。在太原古城区,我们就以路为基,把点穿成线、以线形成面,做成’城市会客厅’,来展示太原厚重的历史文化。”
事实上,在到达太原后4个月后,耿彦波就以太原市市长的身份,在《文化纵横》上发表了文章《从旧城改造到古城保护》。
耿彦波2011年获得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图为,耿彦波2011年获得第四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
耿的羞愧
2015年1月12日,太原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太原市长耿彦波在谈到去年的经济数据时,停顿了一下,这样说道“这是一份令人惭愧的成绩单,省会城市不能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成绩单”。
耿彦波出席太原经济工作会议。
图为耿彦波出席太原经济工作会议。
让耿彦波感到羞愧的成绩单是:2014年太原市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
这一成绩与去年年初确定的目标相去甚远。年初确定的预期性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不给力的经济让耿彦波很苦恼,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耿谈到:“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还是有多少事找多少钱。钱从哪里来?我的观点是,按照计划经济眼光看,城建是个无底洞。按市场经济眼光看,城市是个产业。再一个体会是做官还是做事。”
显然,疲软的经济会制肘耿在太原的城建计划, 但那次全市经济会议上,耿彦波表示:“太原不能小发展,必须大发展;不能慢发展,必须快发展;不能常规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新常态下不能唯GDP,但是不能不要GDP;要中高速增长,而不是中低速增长。”
事实上,耿彦波离开大同之后,大同的政府债务成为继任者沉重的包袱。据《时代周报》不完全统计,耿彦波在大同的五年里,大同城建投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大约近700亿元,而大同市每年的财政收入仅在100亿元左右,这样的城建规模可谓空前。
不过,在太原的城建中,耿彦波在举债方面有所控制。2013年,太原市开工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31项,共筹措资金184亿元。其中,财政资金54亿元,省级支持资金20亿元,融资110亿元,而太原2013年上半年的财政收入数字为2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