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
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是两汉名郡、北魏京华、辽金陪都、隋唐军都、明清重镇,同时也是北魏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长城之乡,为中华民族融合和文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科学长远的
规划,真金白银的投入,创造性的保护,合理的利用,让“活起来”的文物,走近百姓、走向世界,大同“名城复兴
工程”被赋予时代内涵,古都焕发新的活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也是
大同市乃至
山西省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大同市文化旅游发展任重而道远。
1、规划长远 久久为功
2013年12月,国家文物局、
住房和城乡
建设部、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在正定县召开正定古城保护现场会,明确提出古城保护要坚持以人为本、整体保护、突出特色,体现城乡一体化理念,切实保护好古城历史文化价值。
地下文物看西安,地上文物看大同。古都大同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222处,世界文物遗产云冈石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等27处国家级文保单位。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大同的转型发展,是大同市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同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虚心倾听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建议,不断总结和修正古城保护的经验教训,高度重视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组织编制了一系列科学发展规划:
——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完善,规划确定了总体目标: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大同的古都和古城文化特色,传承大同历史文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合理利用,促进大同名城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同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由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编制,提出以探索建设“中华民族大同文化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目标,着力培育工艺美术、文化艺术品、演艺娱乐、出版印刷和节庆会展五大文化产业,推动大同古城文化艺术和影视基地、北魏398工业遗址音乐艺术文化创意园、方特欢乐世界、
御东五大文化场馆、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广灵剪纸、特色工艺品(大同玉器、铜火锅、银器等)、魏都古玩文博园、魏碑研究院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大同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化与工业的融合、文化与金融业的融合、文化与养老养生产业的融合、文化与现代观光农业的融合等。文化部部长助理、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家新等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使大同文化产业的规划和发展更贴近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文化产业的
政策。
——大同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规划提出要发挥大同市“晋北门户、京师藩屏、北方锁钥”战略区位价值,凭借四通八达的立体式“铁公机”(铁路、公路、飞机)
交通网络,组建大同文化旅游(
投资)集团,整合大同市山水人文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和叫响古都、煤都、夏都、佛都、艺都“五都”品牌,建设具有国际性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并逐步形成以大同古城为龙头,以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以世界遗产云冈石窟、国家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为两翼,以长城古堡博物馆、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桑干河中华文明博览园等为补充的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推动大同由旅游资源强市向旅游经济强市升级转变。
在大同旅游发展研论会上,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成,北京市旅游委副主任安金明,中青旅董事长张骏等强调,大同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加强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整合资源,优化产品,提升服务,积极主动地融入首都经济圈、旅游圈、文化圈。
此外,大同还编制了《北岳恒山旅游发展规划》、《大同火山群旅游发展规划》、《文瀛湖周边发展规划》、《平型关大捷遗址红色文化体验园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文本,一个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相互融合、有机结合的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已基本成型,进一步确立了规划的龙头带动地位,严格按照规划推进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既要满腔热情敢于担当,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名城复兴,又要量力而行,统盘考虑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有 “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善始善终。
2、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名城复兴
2013年,欧亚大陆的西边,由意大利、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启动了庞贝古城修复项目,这是一个历经了两千多年风雨的古城遗址。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东方古老的大同市,举全市之力实施的名城复兴工程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在大同市的各项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名城复兴工程是龙头。
2013年,名城复兴工程被大同市政府列为当年的十大工程之首,是大同市民和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这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两任政府前赴后继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展:
目前,四牌楼、魁星楼、纯阳宫广场等修复工程已完工,西城墙修复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5%,代王府中轴线一期修复工程、云冈石窟五华洞窟檐保护工程、博物馆等六大场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方特欢乐世界已于2014年国庆期间试运行,大同博物馆和云冈石窟五华洞窟2014年底已实现对外开放。明堂公园修复工程,已完成了公园主体工程和东门、北门及450米环形水道工程,西南部民居8个院落修复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东南部民居101个院修复工程已进入扫尾阶段。
3、让文物活起来的博物馆建设
2014年12月31日,新建的大同市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在元旦放假的三天时间里,兴趣盎然的游客几乎挤满了这座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的博物馆。大同市文物局负责人欣喜地说:“市民的热情超出我们的预想。一般的博物馆一天接待2000人已经是相当可以了,我们的博物馆元旦期间每天接待两万人以上!”
新建的大同博物馆是山西最大的市级博物馆,也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建筑面积3.3万平米,馆藏文物7万余件,从远古时期的恐龙化石到司马金龙墓葬的棺床俑阵;从辽金时期的建筑遗存到明清年代的兵器车辆,很多堪称国宝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连在大同住了一辈子的市民也大开眼界,想不到咱大同有这么多宝贝。
除了大同市博物馆外,大同市近年来集政府力量与民间资本,打造“博物馆之城”,如中国雕塑博物馆、和阳美术馆、古城民俗博物馆、西京博物馆、姓氏博物馆、丝绸之路博物馆、魏碑研究院等。大同市一位研究历史文化的老专家指出,大同实际上是一个中华民族融合的大博物馆,同时也是古人类活动遗址博物馆(阳高许家窑文化遗址)、恐龙遗址博物馆(天镇)、长城古堡博物馆(天镇、阳高、左云有330公里的北魏、明长城)、火山博物馆(大同火山馆)、龙壁博物馆、古建筑博物馆、都城遗址博物馆,这些是大同文物旅游的特色之一。将丰厚的历史人文资源展示在世人面前,文物活起来了,历史活起来了,文化活起来了,市民的精神活起来了。
2014年6月,位于大同城区县角南街的古城民俗博物馆开馆迎客,150件民俗文化展品正式与市民见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内,满满的都是历史的记忆:有老大同人曾经使用过的旧火炉、灯、钱币、报纸,有老大同面人、老大同年画以及旧版书籍等与老大同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老物件,还有清代座钟、御赐王府宫灯、德国旧火炉、明代的瓷器等人们难得见到的珍品。这些绝大多数来自民间的藏品在民俗馆活起来了,也火起来了,人们从这里看到了大同的历史、大同的文化和大同的民俗。
设立在大同市北城墙瓮城内的中国雕塑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
专题雕塑博物馆,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这里展出的是中央美院、中国美院、清华美院等国内16所美院和国外雕塑名家作品及一年一度的“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和“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毕业生作品展”的精品作品。整个博物馆以展览、收藏、研究和公共美术教育为目的,走国际性与地域性、专业性与业余性、学术性与民间性相结合的路子,吸引国内外高品质的艺术人才和学术团队聚集大同,吸引更多具有影响力的艺术交流活动落户大同,促进和带动大同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名城复兴,大同在行动。留住历史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大同的文物、文化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