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文章
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大同市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按照“拆迁谁、改变谁、造福谁”的宗旨,使许许多多市民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让市民成了城市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据介绍,大同市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在工作中坚持四个标准,即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居住品质提升;做到四个优先,即规划选址优先、土地保障优先、资金安排优先、力量部署优先。在拆迁、安置、资金安排等各个环节上注意倾听群众呼声,真正做到了“拆迁谁、改变谁、造福谁”。
在拆迁改造中,市政府实施了“零成本以旧换新、补贴价保障住房、成本价以小换大、市场价求大求好”的阶梯优惠安置政策,大部分居民只要花费两三万元就能住上面积更大、配套设备更完善的新楼房。为解决拆迁户的临时安置需求,政府发放了过渡安置费,规定从拆迁到安置期间,政府给予拆迁户每月每平方米10元,平房保底300元、楼房保底600元的过渡安置费。特别困难家庭,还可申请现房安置。
告别低矮潮湿的平房,入住宽敞明亮的新楼房,这对于60岁的宋改梅来说,是近几年来家里的头等大喜事……
宋改梅一家在四老沟矿的半山坡上住了30多年,结婚、生子、抚育后代……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平房承载了宋改梅一家全部的记忆。“冬天打炭生火,夏天屋顶漏雨,就连买菜、买日常生活用品,也得走上1公里路,特别是一想到房子在矿山的炮声中发颤就让人心惊肉跳……”一说起那间平房,宋改梅就头疼不已。
随着城建步伐的加快,宋改梅的平房被拆迁了。2009年年初,宋改梅分得恒安新区一套66平方米的楼房。经过几个月的装修,宋改梅和老伴搬进了亮堂堂的新居。
说起新楼房,宋改梅满心欢喜。她说,新楼房的居住条件改善了不少,地暖、天然气都通到了家里,再也不用为做饭、取暖用火犯愁了。住平房时,取暖、做饭都靠土灶,引火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平时储备的用来引火的纸箱、木材占了半个院子,小院里总是利落不了。遇到下雨天,引火柴一受潮,生火做饭都成了问题。“你看,咱也有了水冲式厕所!”住平房时,居民们都上公厕,夏天恶臭扑鼻、蚊蝇乱舞,冬天受冻脏的无法下脚,让居民们受尽了折磨。
现在的新小区配套设施特别齐全,小区外围就有超市、菜市场,买菜、日用品都十分方便。住平房时,由于家在半山坡上,出行很不方便,雨雪天道路泥泞湿滑,居民们连门也不敢出。那年冬天的一个雪天,家里来了客人,宋改梅想去菜市场买点稀罕菜,还没走出100米就滑倒在地,当时就疼得站不起来了,幸好邻居们看到后把她搀扶回家。那次摔倒造成左小腿骨折,打了几个月石膏,打那以后,宋改梅雨雪天都不敢出门了。
让宋改梅一家最感欣慰的是,再也不用为矿山放炮房子颤而心惊肉跳了。“那时候,井下一放炮,房子就跟着颤,能睡个安稳觉成了一家人的奢望。很多居民的房屋出现了裂缝,大家每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宋改梅说,如今住上了这宽敞亮堂的楼房,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都是赶上了政府的好政策,才让像我一样的许许多多棚户区居民解除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