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实施20年,谁才是真正赢家的话题,各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任志强认为,房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赚钱,最挣钱的应该是房奴。他认为,房企只挣了前几年房地产升值的钱,而后的升值套利属于购房人。
银行方面则认为,个人房贷是最不赚钱的贷款业务。他们表示,相比于利率普遍上浮30%左右的经营类贷款,个人房贷最低至基准利率0.7折的利率,让当下揽储艰难的银行觉得形同“割肉”。
“房奴”们更是抱怨,全当是自己为银行打工。因为,虽然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但是,这些年挣的钱,全部交给了银行。
这些观点和想法,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房价快速上涨的这些年,钱到底都给谁赚去了呢?显然,各方都在吃着肉骂娘、带着笑诉苦。
对房企来说,由于赚钱的速度太快、暴富的过程太短,仅仅十来年时间,就让一大批原本“身无分文”或者只有区区几个小钱的人,凭借着胆子大、脑子活、手段辣,通过从银行贷款、政府拉关系等,一夜之间成了亿万富翁。不然,房地产也不会成为中国最大的造富平台。以至于让任志强等开发商,产生了赚钱速度慢就是不赚钱的想法。
假如没有住房贷款政策的出台,购房者的购房能力就会大大降低。那么,房地产市场还会这么红火吗?开发商还能赚得钵满盆溢吗?难道开发商不是个人房贷的大赢家吗?
再说银行,这些年,房地产到底为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带来了多少利益、多少收入,可能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需要银行的是,在个人房贷问题上,决不能只算房贷本身这本账。单就这本账而言,银行的赚头可能并不是很大。特别是近几年,银行以“高利贷”的方式大放贷款。但是,银行从个人房贷所赚到的钱,也决不是区区贷款利息那么简单。因为,如果没有个人房贷政策,房地产市场就不会如此火爆,开发商、政府融资平台、城市建设主体等的贷款也就不会这么多,银行的收益也就会减少一大块。那么,银行不是赢家,谁又是赢家呢?
对于“房奴”来说,单纯站在住房的角度分析,也是“获利者”之一。毕竟,过去买的房,现在都增值了,也可以心安理得了。但是,这种账面上的增值,对“房奴”们有多大意义,可能谁都心里清楚。只要不转让,增值再多,也只是一套房子。相反,如果房价不是这样的上涨,纵然房子的价值没有这样高,不也是一套房子吗?所谓增值,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所以,“房奴”也是赢家,只不过赢的不是实惠,而是心理和感觉。
当然,真正的赢家还有一个,那就是地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房价的快速上涨中,拿到了太多本不属于政府的利益,制造了许多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政府公务人员,都因为福利分房得到了住房上的“第一桶金”,并依靠这“第一桶金”,获利了更多更好的住房。其“增值”的含金量,也远高于一般“房奴”。虽然那些只有一套房的公务人员也不是真正的赢家,但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公务人员,也决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地方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应当可以看成是赢家。
总之,讨论个人住房贷款谁是真正赢家的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而要看到问题的实质。如果开发企业、银行不承认是个人房贷的真正赢家、那只能说明他们的良心被狗吃了,他们的耻辱感已经完全没有了。而要让“房奴”成为真正的赢家,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虽然存量资产的价值会降低,但增量资产的价值空间会越来越大,整个社会的住房问题和谐度也会越来越高。
上一篇:王书城: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悄悄起变化
下一篇:李文龙:龙头房企业绩飘红透露出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