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任志强在论坛上炮轰限购政策。任志强表示,房地产调控措施就是不让你幸福。比如说农村人想买房子,不能买。买第二套,不能买,买第三套,更不能买。
那么,我们的幸福是不是会被房地产政策所稀释?或许我们有必要了解房地产调控政策背后的根本逻辑。著名时评人童大焕通过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刻剖析,指出当下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实际是在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
楼市喧嚣里沉默的大多数
楼市限购虽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但只能称为局部调控。结果是“限”了少数大中城市,“涨”了多数中小城市。实际效果是为穷人说话,替富人办事,少数大中城市的购房者得利,多数中小城市的购房者遭殃。还给了投资者抄底机会。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大中城市房价稳定的同时,中小城市房价暴涨。
而即使经过了这么严厉的调控,大中城市的房价下调整体上却并不明显。一个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现象是:与舆论汹汹要求加大或坚持房地产调控力度的声音相比,偌大个中国对小城市房价飙升的报道非常鲜见!
貌似不正常,其实很正常:我们的媒体基本上都在大中城市,县以下城市基本没有全国性的报刊杂志。
而大都市媒体的年轻编辑记者们,却与大中城市房价利益攸关,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即使看见、听见中小城市房价飙升的消息,也会出于自身选择性利益的考虑,或者由于“沉默的螺旋”效应,导致对相关问题视而不见。
而通常来说,除了投资和投机者,大部分在三四线城市的购房者是属于农民进城以及到大中城市打工、经商后“衣锦还乡”的群体。他们整体上缺乏代言人,在三四线城市楼价飙升的过程中,他们成为有口不能言的沉默的大多数。
久而久之,形成了对相对于全国而言范围较小的大中城市高房价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对范围更大的中小城市高房价却无媒体发声的奇特格局。
“代表公众”的话语迷幻
不是通过市场自由平等竞争而是通过呼吁公权力替自己的利益张目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管制本身必然导致腐败,甚至是更大的腐败。
比如药价管制和集中招标多年来,小腐败的原有利益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又增加了大腐败的机会。央视调查发现一些常用药品中间利润最高达6500%以上。
《新快报》关于药价奇高的调查报道,最高利润高达9170%的定价,并没有超过发改委制定的限价天花板,甚至还低于发改委限价!管制权力越大,利益也越大,而原有的中间环节利益则一分不少。结果是药价越来越高,都被中间环节拿走了,巨额医疗支出没有真正落实到医生收入和患者治病上,导致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的人越来越多。
《经济学人》十年系列文章说,医改之后,医院没了政府补贴,只能依靠卖药自寻出路,目前药费占其收入的40%以上。经过医院和经销商(大多是国有企业)的层层加价,药品的零售价比出厂价高出20倍。
一项政府调查显示,城镇居民中有近30%曾被医院拒绝收治,其中有70%是由于费用问题。所有领域的过度管制都情同此理。
各种挟公众以自重的言说,有时会得到公权力的格外关注。有时,政策为满足民众不切实际的愿望和要求,往往作出不切实际的承诺,结果只能说一套做一套,导致谎言遍地。
那些一味相信政策高调承诺而不看政策执行者具体如何行事的,反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又反过来刺激了他们的不满情绪。如是循环往复,造就的将是一个怨声载道的怨妇世界,而社会上的说理和讲真话风气则永难形成。
这令笔者想起许小年教授的一则微博:“抽象的人民概念碰上具体的利益:肉价上涨,市民抱怨、农民高兴,谁代表人民利益?房价下跌,没房的叫好、有房的怒砸售楼处,房价怎么走才符合人民利益?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反映了观念的落后。市场经济本来就是多元利益的博弈,不存在抽象、铁板一块的人民利益,只能讲规则的公平而无利益分配的公平。”
上一篇:高海燕:后十八大楼市 去房地产化成共识
下一篇:余丰慧:中国未来房价不会上涨将会逐渐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