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龙湖上市至今首次配股融资,与花旗及高盛签订协议配售2.6亿股份获得款项总额约30.89亿港元。据不完全统计,自9月以来越秀、金地、保利、佳兆业等大手笔融资案例已突破10个。
10月10日晨,融创中国发布首次海外融资公告,称已与德银、美银美林等外资机构订立一份2017年到期的4亿美元12.5厘优先票据购买协议。
由于行业融资环境并不宽松,银行信贷成效甚微,不被银行看好的中小型房企,只能借新还旧,接受高利率的信托融资,走入高杠杆财务的融资怪圈,成为“手中无地无房、兜里无钱无粮”的典型。
相比之下,海外融资已为大型房企所热衷,以融创、龙湖的海外发债行动为代表。最近金地也斥资收购香港星狮地产,继万科和招商后继续开拓海外融资渠道,包括华润等在港上市房企,在港融资房企竞争更加激烈。
目前不少券商均表示,海外机构借此机会大幅提升了融资成本,年利率约由两年前的4%-6%提升至9%-12%。如融创的发债年利率达12.5%,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海外融资门槛的提高是不争的事实。
基于此,甚至有评论调侃房企出海“挨宰”。当然,内地房企海外融资是无奈之举,但融资用途的变化,却值得进一步考量。相比此前融资缓解经营压力,现在房企更加重视规模扩张,左手借进补血,右手输出买地。比如融创中国一边高价拿地,一边高价融资,企业风险增加。
与此前绿城董事长宋卫平“再也不买地了”的论调相反的是,近几个月地市节节升温,尤其是9月,众多知名房企酣战地市。在经历楼市回暖大量出货之后,买地补仓势在必行。万科、龙湖、中海、华润等巨头不乏拿地资金总额超过百亿者。
但在这个地市火热的节点,房市的暗淡显得突兀。今年的国庆黄金周,多地出现淡市,北京新建和二手商品住宅合计成交587套,创下四年来的新低。基于这一波上涨行情,房企日益缺少以价换量的意愿,降价促销楼盘随之减少。
在融资利率高企、偿债压力和风险并行的情况下,能否保持理性拿地,保持小步推盘快跑,将成为房企会否走入“无间道”噩梦的试金石。
上一篇:韩世同:银十不能光看黄金周 之前之后都要看
下一篇:单许昌:楼市奇观出现卖家看跌买家看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