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在前两年的频频出现,是当时弥漫于房市的投机的真切写照。特别是在2010年上半年,当中央政府已经开始部署进行房地产调控的时候,北京的土地拍卖市场上接连出现由“央”字头房企唱主角的“地王”,其气焰之炽盛,让正在苦苦期盼房价下调的普通民众不寒而栗。动辄一两万元一平方米的“地皮价”,预示着未来房价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飞跃。人们不免担心,在这样贵的地皮上造出的房子,它的市场空间究竟在哪里?
国土部的一项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共清理房地产闲置用地13万亩,已处置近10万亩。2011年的数据还未见统计,可以想见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且其中一定会包括原来不可一世的“地王”。有消息显示,国土部正在对《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进行修改,已征求地方政府的意见,要对这个办法进行完善,而完善的方向是更加规范,更具可操作性,在闲置土地的认定、闲置责任的确定上,可能会作出不同于以往的详细规定。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不断深入,终于使原来貌似坚挺的房价出现松动,而在市场疯狂时期出现的“地王”,更是陷入了尴尬的困局。日前,保利地产[简介 最新动态]的北京蓟门桥地块“地王”被曝拿地后超过一年未曾动工,已经超过了国土部的规定,成为一块“闲置土地”。而在上海,前两年曾经风光一时的四大“地王”也危机四伏,有的虽然已经开工甚至完工,但面对已显萧条的房市,不得不大幅度削价销售,以至房价与当年的地价出现了倒挂。曾经以豪气干云的气势吞下“地王”的开发商,如今坐在火山口上。
当时的开发商之所以有勇气挟巨资创造“地王”,显然有他们自己的考量。多年来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已经使他们牢固树立了市场将一往直前的信念,而他们利用房地产市场这个“龙头行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利用银行给他们慷慨提供的信贷资金,已经有了绑架市场的能量。开发商认为他们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是一致的,而地方政府又有足够的能力对中央政府形成倒逼压力,因此,此次房地产市场调控充其量只是以往几次的翻版,他们仍将“笑到最后”。而他们创造的“地王”,必将有更新的“地王”来为他们解围。
现在看来,“地王”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一方面,中央政府考虑到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缺口,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券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在抓紧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摆脱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经济的过度依赖。这些制度上的变化,使得地方政府有条件从陷得很深的“土地财政”中拔出身来。那些曾经强烈地刺激国人眼球的“地王”,陷入四面楚歌之困境,就是一种可想而知的结局。
但是,当“地王”开始沦陷的时候,一个严峻的问题便随之出现了,这个由“地王”所构造的烂摊子,将由谁来收拾?是听任这些开发商自食苦果,走向破产毁灭之路吗?要知道,“地王”是由真金白银堆筑起来的,银行是它们的坚强后盾,而“地王”的倒塌,无疑也将威胁到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当一个又一个“地王”出现的时候,真正得利的是将这些土地推上拍卖台的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今天将为“地王”的沦陷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显然是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地王”的出现,不过是曾经高烧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场春梦。梦醒的时候,所有参与造梦的利益主体,都将为其付出相应的代价。
上一篇:易宪容:房价下跌国家宏观调控功不可没
下一篇:叶檀:购房者该为所购房屋进行全额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