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找优惠?就上0352房网![登录] [注册]

杨红旭:中国房地产江山将跨进战国后期

2011-07-12  来源:未知  编辑:狄海霞

  从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业这样闹腾。随着国家经济转型的推进、房地产调控的持续进行、保障房建设的迅猛推进,这个曾经一度暴利的行业,正在渐趋回归。而作为行业重要主体的开发企业,也正经历巨大的演变、裂变、痛变,多数企业越走越慢,少数企业加速前行。

  不妨先看一组数据。2011年7月1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合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共同发布《2011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TOP30》。值得关注的是,十大开发商上半年的销售金额,同比去年上半年暴增80%,而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今年1-5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8%。这就意味着,十强企业的销售增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众所周知,2003年以来,除了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曾一度放松以外,其余时间商品房市场受到了持续的紧缩型调控,但每年十强房企销售金额的准入“门槛”都在大幅提高,今年上半年底线已达155亿,同比增幅近五成。正所谓强者恒强。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金额为5.2万亿元,十强房企的销售额约600亿元,所占比重近12%。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金额预计为2.2万亿元左右,十强房企的销售额为3300亿元,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至15%。其中龙头企业万科,去年销售金额约占全国2%,今年上半年已提高到2.9%。

  这些地产巨头之所以保持高增长,最根本的原因是“以价换量”,他们多采用高周转、注重跑量、快速扩张的战略模式。万科、保利、恒大、碧桂园、绿地等近几年一贯如此,而值得关注是,当前连中海、华润、招商、龙湖等一贯强调品质、追求利润、周转较慢的企业,也在慢慢转型。比如,今年以来,中海在深圳、上海、苏州等地采取了大力度的降价促销措施,引爆了市场需求,全国多个楼盘逆势热卖。

  与十年前相比,我国房地产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五年前相比,我国房地产开发业的所处环境差别甚大;与保障房大规模建设尚未启动的三年前相比,我国住宅市场和住宅开发的形态几乎变样。在此条件下,房地产开发业加速洗牌,优胜劣汰进程提速,全国几万家开发商,纷纷调整、转型、整合、升级,各作打算,各谋出路。

  广大中小企业暂且不提,他们中的大部分,皆命不由己,以前随波逐流,将来可能慢慢退出房地产开发业。接下来,重点分析一下大型房企的战略转型与提升。

  上半年销售30强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根据股权情况,可分为四类:一是股权分散公司,如万科、金地等;二是民资控股公司,如恒大、碧桂园、绿城、万达、龙湖、雅居乐等;三是国资控股公司,如保利、中海、华润、中铁、首开、中粮、中信、绿地等;四是境外民资控股公司,如瑞安、九龙仓等。

  还有一种两分法,即国企和非国企。非国企的一线开发商,股权关系相对简单且稳定,企业治理比较顺畅,多已实现上市。战略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产品线配置和区域拓展布局。产品线调整方面:受制于持续的市场调控和保障房大跃进,很多以住宅为主营业务的开发商开始增加商业地产开发,部分企业积极进入保障房领域,倾向于拔高市场化的商品住宅项目定位,少数企业正在研究或已尝试性进入养老地产领域。区域布局方面:二三线城市成为大企业布局重点,甚至经济条件较好四线城市也成为拓展目标。

  大型非国资开发商,套路都已比较清楚,实力也表现无遗。而大型国资控制的开发商中,倒有很多企业“卧虎藏龙”,主要是因为股权结构复杂,虽拥有各种资源,但“家底”不外露。国企又分为两类,央企和地方国企。去年国资委要求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只保留16家,后来又有5家挤进了保留队伍,现在共计21家可以做房地产开发。其中,已经上市的央企信息比较透明,保利、华润、中海等在房地产业打拼多年,实力卓著,模式稳定;中铁、中建等属于后起之秀,经验和水平与前者相比,尚存在明显差距。

  地方国企,则是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比较低调的一个群体,部分企业的资源获取能力、开发规模和实力、发展潜力等不能小觑。上海绿地、陆家嘴,北京首开、金融街即如此。提及地方国企,不得不重点分析一下上海。受历史上国有经济色彩浓厚影响,上海的地方国资开发企业的数量、规模和实力,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

  上海绿地是一个标杆,上半年销售面积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恒大和万科,是当前国内最后一个没有上市的地产巨头。除了绿地,还有城建、城投、城开、上实、陆家嘴、中华企业、中星、新长宁等一大批国企。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上海国企改革、重组推进力度加大,今年1月1召开的上海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上海国资系统90%的产业集团要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

  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房地产企业“合纵联横”的步伐也在加快,典型代表就是上实系。上实集团是超级老牌国企,1981年在香港成立,是上海市政府全资拥有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与国内很大型地方国企相似,旗下的房地产业务既多又散,优质资源和项目很多,却限于体制、机制,一直未能形成民营地产巨头那样的“战斗力”。

(责任编辑:0352房网)

上一篇:朱蕾:敢于承诺的诚信品牌物业服务美德
下一篇:巴曙松:资金用地双压力成为保障房瓶颈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进入详细评论页>>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站不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如有虚假房源请及时举报,一切房源交易与本站无关,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09-2013 0352fang.com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0352房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0352-7952202  QQ:43201601   E-mail:fang@0352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