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之中,意料之外。中国央行5日晚宣布,从4月6日期,提高基准利率0.25%,使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25%,离利率转正又靠近了一步。
加息事实让很多经济学家大跌眼镜。大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先生,刚刚发布报告称,中国近期不会加息。话音未落,央行的加息通知就发布了。可见市场是很迷茫的,不知道以后的货币政策往哪个方向走?所以,我们不妨来揣摩一下,加息会到何等程度?对中国经济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首先是时间节点的选择上,央行肯定是经过反复权衡的。
我们从全球央行加息的进展来看,今年以来,金砖四国基本都有两次加息,卢布除外,道理很简单,卢布区无论原油价格怎么上涨,都不会影响俄罗斯本土通胀,因为,俄罗斯原油储量到2010年末已经突破6亿吨,够俄罗斯维持均衡的能源价格到下一世纪,所以,俄罗斯暂时没有加息。而印度的利率水平已经超过10%,今年3月巴西一口气加息50个基点,将利率水平从11.25%直接提高到11.75%。目的一致,遏制通胀。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货币区域加息时间节点,本周四是欧元区议息的时间。中国央行不可能不知道最后结果,那就是欧元区将宣布加息,紧随其后的是英镑、加拿大元在同一个时间区域将宣布加息。中国早一点加息,实际上是抢占了先机。因为通胀的衍生,是以各国货币的利率水准改变而改变。先加息,输入型通胀就会最早得到遏制,后加息就会遭殃。美元除外。美元一定要等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家,包括G20国家全部加息后,,最后一个加息。因为美国本土无论原油价格怎么上涨,都不会传导到工业产品出厂价和民用油价格上。
其次,对中国通胀基本评估与市场表现不一致。
决策层面的对通胀的评估,和市场上反应是不一致的。市场上很多人都认为6月份CPI将会见顶,中国不会持续通胀。持这个观点主要是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为代表的一波经济学家,始终看地通胀。其实,不用分析我们都应该知道,2009年以来,一年10多万亿的人民币投放市场,M2最高年份达29.7%,减去GDP和CPI之间的差额,货币超发20%多,现在正在市场上释放,加上每年的叠加效应,通胀最少要持续到2013年,怎么可在今年6月见顶?
所以,近期不加息,只是书斋里的经济学家们的痴心妄想。从市场层面看,房价不降,通胀就不可能遏制,经济结构性调整也是一句空话,即调不了结构,也扩不了内需。持续下去,中国经济就无可避免硬着陆的风险,政府将来要付出调控成本,要比现在加息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能不能遏制通胀,其实取决于房价有没有下降。
今年的中央大政方针是,遏通胀,保民生。降不了房价,就遏不住通胀;而遏不了通胀,就谈不上保民生。这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也是宏观经济的一个基本规律。如果政府今年再次食言,怕是不好向民众做出什么解释了。所以,我认为,如果每次加0.25%,人民币今年至少还有3次加息,使利率水准达到4%,和CPI涨幅目标4%一致。
上一篇:刘明康:将开展新一轮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下一篇:马光远:房价与GDP增幅挂钩荒唐 政策须立刻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