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价格不断攀高、情势复杂的房地产市场,我国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越来越多,措施越来越严。但从总体上看来,房价仍呈快速上涨态势。立足现实,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起色”?根源在于调控的方法和手段以限购、限价、限贷、提高税负等为主,治标不治本。
中央政府在楼市调控方面“投鼠忌器”,既想打压房地产市场,又恐伤及经济增长。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调控政策必须进一步调整,推出“新招”,才能让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实现“居者有其房”。
暴利“丛生”,不能只限房价不限地价
“高房价”背景下,“暴利”是高房价“推手”,而且“暴利”不但存在于开发这一环节,而是存在于整个房地产流通环节。一是出让土地环节;二是房地产商的开发环节;三是炒房环节。这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利益链。当前“只限房价,不限地价”的政策,不可能让房价稳定。
首先,受土地财政依赖所致,地方政府有强烈的供地意愿和积极性。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地价一路飙升。通过出让商品房土地的收益是成本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前5个月,京沪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收入高达1411.8亿元,相比2012年同期的314.4亿元,上涨幅度达到了350%。而重点二线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同样同比大幅增长。
其次,是开发商的暴利。开发商正常开发建设房产项目会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大致在30%~50%左右不等,远远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单取得土地放上几年,土地价格就会翻上好几倍。
再次,在中国炒房也能获得暴利。过去十年里,我国北京房价保守来看,平均涨了五倍。这样算来,平均年回报率约为50%。如果扣除贷款部分,只算自有资金的投资回报率,恐怕还得翻倍。
针对以上情况,当前除了要严格地执行“国五条”以及配套措施外,国家还应该采用“新招”来实现房地产的长效调控。一是要加快试点,实现从限价、限购等短期措施向房产税等长期政策的过渡;二是加快税收制度的改革,让地方政府逐渐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三是在“国五条”的基础上,进一步严厉打击炒房者,如限制房产的加价额度等。
满足“刚需”是调控的重心
在“新政”的严控之下,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投资、投机占比并不高,主流是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如果不调刚需,房价就不会跌;如果不调改善性需求,房价就不会停涨。如果调控政策坚持在只“堵”不“疏”的思路上越走越远,就只能在抑制需求上不断极端化。而今,调控政策思路到了必须重新思考调整的时候。
衣食住行是国民生活的基础,“住”是其中一个必要因素。今年“新国五条”的出台,对刚性需求购房持支持的态度。通过“银行开发贷款”等相关条款,鼓励开发商提高中小户型产品的开发比例,便于为刚需买家提供更多的市场资源。
此外,要想更好的解决“刚需购房”问题,达到稳定房价的目的,还应推出一系列新的优惠政策。一是免征契税。解决买卖双方因各自利益而合谋隐瞒房地产成交价格;二是提供银行按揭贷款优惠。解决经济房无法满足刚需的现实。三是要借助新一轮改革和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加大对三四线以及小城镇的资源和政策倾斜,让这些城市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机会,引导刚需购房者到三四线城市买房,从源头上纾缓大城市的人口压力,从而缓解楼市供需压力。
上一篇:首套房贷利率收紧 消费贷悄然“变身”房贷
下一篇:住建部:住房信息网查询结果不作法院判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