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平均为2479元,这些新就业的年轻人对上涨的租房成本尤为敏感。
有媒体报道,房租持续上涨,很多人只好远离市区搬到郊区。租不起房子成为一些人逃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理由。有舆论称,日益高涨的房租“彻底让他们失去了留在大城市的信心”。
据网络调查,在3223个调查对象中,超过七成的人房租占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有近三成的人房租已超过工资收入的一半。
据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左停介绍,英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建立多层次的公租房体系是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的有效方式。
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针对房租上涨,政府最主要的调节手段是加快建设公租房,满足一部分租房困难群体的需求,同时以公租房的价格来引导租赁市场。”
此前,沈建忠也表示,“租金的调控应该也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2011年要大规模地建公租房”。
“根据我们的测算,买不起城市商品房的群体集中在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但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扩大为中等收入的无房者。所以,新就业的年轻人如果收入水平处于中等以下,应该被逐步纳入公租房体系。”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刘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4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区长程连元在做客北京城市服务管理广播“对话一把手”栏目时透露:“2011年,朝阳区将在地铁沿线新建8700套公租房,满足CBD、电子城等区域部分低收入白领的住房需求。”
7月26日,上海市市长韩正表示:“从2012年1月开始,我们将再次放宽保障房准入标准,使一部分青年人特别是年轻白领能够纳入这一保障体系。”
“我们希望公租房能拉动消费,拉动GDP。我们就喜欢重庆的年轻人花了一点钱来租房之后,仍然有能力去继续接受教育,有能力去买喜欢的产品。比如买车,都可以。”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孙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从各地公布的公租房实施意见和细则中可以看到,公租房相比其他保障性住房所涉及保障对象要更广泛,尤其关注到 “夹心层”群体,把青年职工和高校毕业生明确纳入其中。
上海市《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里提到,“有效缓解本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政策覆盖面”。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实施细则》说明,申请人应年满18周岁,在主城区有稳定工作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符合政府规定收入限制的无住房人员、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及职校毕业后就业和进城务工及外地来主城区工作的无住房人员。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也急需改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提及我国发展公租房的社会背景。
《意见》明确表示,“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同时,“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的收入线标准、住房困难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
这意味着,一直以来不在保障房体系中的无法申请廉租房、不能购买经济适用房又买不起商品房的 “夹心层”——包括一部分刚参加工作、收入偏低的大学毕业生将有可能成为公租房的受益者。
上一篇:企业人才安居春天到来 公租房已纳入分配机制
下一篇:福利分房悄然隐退多年 企业自建房将迈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