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新的世贸中心新楼的方案,是用几座高层大楼围合而成,不是两栋,而是一群七栋,高低不等、布局不对称,形成一个建筑雕塑群雕的形式,围合一个湖面,湖边是911纪念碑,那个围合的气势,加上建筑外形也有解构主义的色彩,那些高楼不但是写字楼,也是纪念碑,我倒很喜欢这个构思。
“911”事件中,这对骄傲的塔在全世界人眼前轰然倒坍,自此美国人心病了,我再到纽约,没事也尽量不去下城,伤心之地,去干吗呢?双塔的原址现在叫做“零度点”(Ground Zero),有16英亩大小一块地,我去凭吊过一次,心里想:就这样空着吧,空着是个记忆,如果做起来了,有了建筑就没了记忆了。不过,不做总是说不过去 的,老百姓中大部分人不会同意我的这个想法,就好像我看见北京CCTV后面的配楼失火之后,想留下个烧过的楼,可能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废墟艺术作品,倒比重建更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效应一样。
纽约是一个很特别的城市,它非常美国,又极为非美国,在美国是找不到第二个哪怕和曼哈顿有一点点相似的城市的。纽约就是纽约,脏乱差全齐,但是纽约的魅力,纽约的氛围,纽约的文化沉淀,却是全世界没有那座城市可以企及的。虽然有些地方不安全,有些地方非常乱,但是纽约的自由感,是每一个来到美国的人在这里最强烈的感觉。城市好像人一样,有性格特征,巴黎就是浪漫,伦敦就是严谨,米兰就是时尚,北京基本是政治,东京就是拥挤的精致,而纽约是丰富的自由感。是天性,学不来,改不了。
纽约州的州长帕塔基(Governor Pataki)建议在原址上建一个“自由塔”( the “Freedom Tower” ),高度是415米,和世贸中心南塔一样高,天线可以达到541米,1776英尺,是美国建国元年。这等噱头我最讨厌,但是政客喜欢,也是个招揽民意的手段。重建的提议被上上下下几级政府批准,民众也欢迎,因此就开始竞标,方案就提出来了。
全新的世贸中心新楼的方案,是用几座高层大楼围合而成,不是两栋,而是一群七栋,高低不等、布局不对称,形成一个建筑雕塑群雕的形式,围合一个湖面,湖边是911纪念碑,那个围合的气势,加上建筑外形也有解构主义的色彩,那些高楼不但是写字楼,也是纪念碑,我倒很喜欢这个构思。这个构思出自做这类建筑非常娴熟的波兰裔美国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我和他打过交道,看过他设计的柏林犹太博物馆,是位很有想法的建筑师。这个建筑群中最重要的一栋叫做纽约一号塔( One World Trade Center),世贸中心产权所有者纽约港务局最后决定第一号楼由三家合作: 丹尼尔.里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事务所、巴尔的摩SOM事务所(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architect 的简称),建筑管理专家戴维.柴尔德(David Childs)三家合作设计,柴尔德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里伯斯金出设计总概念,SOM做建筑总方案和施工设计,。
2011年3月11日管理部门调整了顶层的餐厅,因为超过预算,不得不删去了;而二号塔(在格林威治街200号,200 Greenwich Street)则让英国建筑家诺尔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设计,他设计的顶层形状是倾斜的钻石状,倒和里伯斯金的方案要求的表现形式很一致。福斯特的建筑我们中国人太熟悉了: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楼、香港赤腊角国际机场、北京首都机场第三号航站楼都是出自他的手笔,是当今首屈一指的设计大师,估计作品不会有什么闪失的。
英国高科技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建筑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负责设计三号塔楼,在格林威治街175号(175 Greenwich Street),他的这个建筑在911纪念碑对面,隔开一个湖面,因此景观会非常突出;罗杰斯也是佳作连连,尤其是他和意大利建筑家伦佐.皮埃诺联手设计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他设计的这个三号楼,估计会突出某些高科技特色的。
四号塔由日本设计师桢文彦(Maki Fumihiko and Associates)事务所设计,在格林威治街150号。桢文彦1993年获得世界建筑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大奖,他是日本第二代的宗师,年纪比矶崎新还大,但是设计思想非常新进,他的方案也是千呼万唤才出来的,有点稳如泰山的感觉。
五号塔是KPF事务所( Kohn Pedersen Fox),这个位置原来是荷兰银行所在地,现在是大通曼哈顿(JP Morgan Chase)总部租用。KPF 是几千人的大事务所,做高层建筑如同囊中取物一样,就怕他们太熟练了,不出彩,不过有一个里伯斯金的总规概念放在那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其余两栋则都是比较一般性的办公楼,其中的七号塔楼是SOM和戴维.柴尔德设计的港务局大楼,已经在2006年5月落成使用了。
自由塔建成之后,会重塑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将是一个唤起记忆的地点。下次再去到那里,就不会仅仅是感觉伟大,而更加会感觉到人类共存共荣的急迫性了。
上一篇:“土地财政”势头依旧不减 土地热浪再次来袭
下一篇:京沪一日诞生两地王 国土局或已拟好地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