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清明节的到来,墓园土地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上海,市民半夜排队等候买墓。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并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而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这份报告指出,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开始限售墓位。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的监测,上海可用作墓地的土地捉襟见肘的情况这几年愈加严重,全上海有7500亩土地可用作公墓,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已用去5500亩,仅剩下2000亩左右。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透露,现有公墓资源估计还可以用10年,如果挖掘潜力,至少可以增加5年以上。为此,上海近日启动制定节地葬鼓励方案,鼓励市民选择新型节地葬。
上海市民:为买一个墓位忙活半年
2012年上海某墓园仅销售65个墓位。每年11月初,是公墓一年一次销售墓位的日子。有市民半夜12点就排队守候,不到半天,65座墓全部一售而空。今年清明日,陈先生将为老父亲扫墓。但是,提到买墓,陈先生大为感慨:“去年几乎忙了半年。”
“故人都安放在颛桥寝园,去年刚逝去的老父亲也希望和家里人安葬在一起。”2012年5月,父亲过世后不久,陈先生就在张罗着给他到颛桥寝园买墓。但是,让他意外的是,买墓位并不容易:一年只有一天卖墓,每次限量卖60余座墓,而且卖墓的日子迟迟未定。于是,每个月陈先生都要打电话到墓园销售部,生怕错过日子。听说11月销售墓位,陈先生马上和兄弟姐妹分工排班,天天轮流打电话。买墓的那天,陈先生早上7点就赶到闵行颛桥寝园,但他前面已经有十几个人在排队了。
民政部:鼓励城市建骨灰存放设施、少建墓地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巡视员张明亮今年年初在“绿色殡葬研讨会”上表示,我国殡葬改革的核心是以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方式来处理遗体或骨灰,现阶段来看在城市鼓励建设骨灰存放设施,少建墓地,可以达到少占地、节约土地的目的。
张明亮说,以湖北省武汉市在建的全国规模最大的骨灰存放设施——锦辉天堂文化生态园为例,该项目建设在垃圾场、乱岗之上,变陵园为公园,把观光、休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废弃土地利用率。此外,民政部规定一个墓穴不大于1平方米,而这个项目一个骨灰格位只占用0.16立方米,既小巧又立体,与平面墓地相比,大大节约了土地,值得推广。目前,江苏省主要建设的也是骨灰存放设施,浙江省基本上已不批准新建墓地。这种殡葬模式国外也有,美国洛杉矶玫瑰山墓园就将墓地做成了旅游公园,而且收门票。
上一篇:买房子还是租房子对我们的人生有多么大的影响
下一篇:部分新盘入市定价将被严控 房企利润已被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