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国土资源部就2012年房地产用地管理调控的情况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分类指导力度,保持土地市场稳定足额供应,平抑土地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国土部将对南京市下关区滨江2号地块进行公开调查,这一地块由身为央企的中国中冶在当地政府举行的拍卖会上竞拍所得,其总价高达56.2亿元,创下今年国内土地市场单笔最高价,成为引人注目的“地王”。
近段时间,一些大城市的地方政府推出的地块,成交价格频频刷新纪录,“地王”频出,引起舆论躁动。从11月27日到30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的土地市场“地王”联袂而生,对正处于胶着状态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构成了强劲挑战,也对苦苦盼望房价下跌的普通民众产生了心理重压。因此,国土部的这个表态对于遏制目前在土地市场频出的“地王”、安抚民众情绪,无疑是能够起到一些积极作用的。昨天,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已作出响应,宣布暂停将于本月31日进行的农展馆地块的竞拍。
以行政干预手段遏制“地王”,在目前显得十分必要。如果我们沿着“地王”的生成路径考量一番,就可以发现,在“地王”的背后,其实有地方政府难以放弃的“土地财政”在做推手。我们可以指责一些开发商缺少社会责任,哄抬土地价格,但是,堆砌这些“地王”的真金白银,却一律是由地方政府所得,面对一个个破土而出的“地王”,地方政府已经成为最大的赢家。目前出现的一些“地王”,在拍卖会上并没有出现反复的报价博弈,大都是以底价成交,像南京的那个“地王”,其成交价即是底价。这些情况表明,地方政府的推动才是“地王”频出的直接原因。
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展开至今已有数年,是我国建立房地产市场以来多次进行的调控中历时最久、力度最猛的一次。就在国土部召开这次发布会的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1月我国70个城市房价统计报告,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的城市达到53个,又比10月份增加了18个。央行同一天公布的一份问卷调查则表明,有七成居民认为目前的房价仍然高得“难以接受”。为什么轰轰烈烈的调控成效不大?原因就在于,本轮调控主要把矛头对准了开发商以及出没于市场中的投资投机力量,而对另一个造成房价畸高的因素“土地财政”却未有触及。而当调控开始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时候,一些地方就会运用其行政资源来充实“土地财政”,从而不断地制造出新的“地王”。
“地王”的出现,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深入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因此遏制“地王”是当务之急。现在国土部采取的措施是,要求各地在拍卖土地时采取分割出让、综合竞标、配建竞标、提高付款难度等方式。采取这些措施后,“地王”或许是消失了,但它只是改换了面目,地价并没有降低。遏制“地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房价,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触及房地产市场中的最大利益主体地方政府的利益,简单地说就是必须对“土地财政”制度动刀。如果不动这一刀,地方政府不仅通过土地拍卖为高房价打下了第一根桩,而且通过土地拍卖和商品房建造、销售过程中的大量税费收取,攫取了整个市场40%以上的利润,在这样一种格局之下,房价还怎么可能降下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目前,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使调控面临困难,事实已经证明,限购等行政措施已经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却难以发挥更大的威力。要让调控收到令民众满意的效果,必须有新的思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攻克“土地财政”这个堡垒,通过降低地价来降低房价,并最终建立起让房地产市场与民众收入相匹配的健康的市场机制。
上一篇:11月逾七成城市房价环涨 四川泸州涨幅居首
下一篇:上海获批试点公积金贷款支持建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