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底,土地市场的异常火爆、一线城市接二连三出现“地王”,被认为是楼市升温的兆头,北京市场甚至出现“一房难求”、“恐慌性购房”一说,但该说法遭到官方和市场机构一致反驳。另一方面,有关房价具体统计数据,市面消息可谓一片混乱,众说纷纭。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规范数据市场,避免利用数据给市场带来误导。
中介数据混乱或为争曝光率
年底楼市一片红火,但关于房价的具体统计,市面消息可谓混乱,近期一组北京市通州区11月中上旬新房成交价格的统计,两个市场中介机构数据竟出现了2000多元的差距。
链家地产报告称,近几月通州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持续在1.6万-1.7万元徘徊,11月中上旬成交均价达18668元/平方米,较10月上涨了9.1%。第二天,中原地产报告称,通州成交持续月均千套,主力成交项目均价均在1.7万-1.8万元以内,新建住宅签约均价16601元/平方米。两家机构的住宅成交均价相差2067元。
目前并没有官方权威机构统计区域房价的数据,两者之间到底谁更为真实无从判断。多家市场机构和开发商反馈来数据来看,11月中上旬通州新房的均价在16601元/平方米获得认可度更高。
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二手房新闻的曝光率远没有新房多,相关中介机构发布新房报告是为了增加曝光率,树立机构在二手房购房者中的知名度。新房代理领域竞争剧烈,目前代理机构中存在亚豪、伟业、思源、协成、金网络等多家机构,因此争取媒体的曝光率对于中原地产而言也是势在必争。
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表示,作为机构掌握市场一手信息,可以发布一些区域性的量价报告,但是尽量不要发布早产报告,在发布报告时应加强沟通,尽可能地提供真实数据,避免造成市场的误判。
“恐慌性购房”说法无根据
对于媒体报道北京楼市多个项目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走关系”才能买到房并不是个案,“像抢白菜一样”,北京市住建委随即辟谣,称当前北京楼市不存在恐慌性购房的情况,市场基本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北京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开发商希望通过“金九银十”拉动销售,集中推盘,当月新建商品住房上市达15800套,但在10月份回落至5200套左右,预计11月底将回升至近7000套,与前十月月均上市规模基本持平。
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全市还有9000余套商品住房正在预售审批之中,有望年底前形成实际供应。同时,全市开工未预售商品住房项目还有1200万平方米,其中很多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形成实际供应。
市场机构也不认同此说法。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恐慌性”这个词并不适用当前市场,有点过于放大,而且所报道的“抢购”没有个案,更不是普遍现象。
多数观点则认为,一些开发商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目标,从而有意放缓供应,使购房者可选择性减少,造成房源紧张的假象。
年底“翘尾”属正常情况
张大伟表示,每年“金九银十”过去后,在11月、12月份楼市成交量大部分都会有个翘尾,今年由于大家对十八大后经济走势看好,加之近期土地市场升温,年底楼市出现翘尾属于正常情况,今年翘尾因素不算太大,肯定也没有出现抢购。
“我当时关注了这个分析数据,事实上它的指标性并不能充分证明‘恐慌性入市’这个论点,更不能和去年同期数据相比,因为去年是有史以来最低的。”张大伟说。
调控两年北京中介关门1800家
目前,虽然一些大型开发商已经完成全年销售目标,但显然,楼市的回暖并不能给所有公司带来实惠,在楼市调控期,中介机构生存现尴尬境地。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2010年末,北京中介门店数量大约有5900-6000家。深度调控后至2011年末,门店数量缩减至5200-5300家,而至今年11月末,北京中介门店数量仅有约4100-4200家。北京调控近两年来,门店数量缩减了1800家左右。
北京市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的网站信息显示,由于中介人员流动性大,导致许多门店的人员明显不足。在33个经纪人数量不足的中介公司名单中,有17个中介公司的经纪人为零。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中介行业门槛较低,行业鱼龙混杂,大中介公司不断蚕食小公司,即使目前市场回暖,但是也难掩行业整体龟缩的趋势。
上一篇:南宁出台小区车位限购令 一户一位防炒车位
下一篇:北京楼市成交量价齐涨 库存仍有8.3万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