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湾借绿化之名在鸟巢附近建高球场,上马高尔夫项目,引来大众一片哗然。项目处于北京市中轴线北端,与鸟巢近在咫尺,占地2700亩,坐享如此稀缺的资源,因而格外引人注目。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这几年,国家一再颁布法令,禁止高尔夫项目的建设。2010年,清河湾曾因“违法用地”被立案调查。如今照常经营,会员价格更是飙至近百万元。以钢铁为主业的日钢集团为何跨界建设高尔夫球场,又“何德何能”能在国土部门的立案调查中“屹立不倒”,逃避国家禁令呢?
据了解,清河湾高尔夫球场建于2006年,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开张营业。隶属于国内钢铁大鳄日照钢铁集团。清河湾是选择从日照钢铁集团全身而退的民营钢铁大佬杜双华,在北京布局新事业版图,踏入房地产行业的一部分。
相比北京其他高尔夫球场,清河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仅一河之隔,驱车5分钟直通鸟巢,10分钟可达北三环。此外,清河湾的配套也堪称“奢华”—欧洲风格的会所,餐厅、休息室、更衣间、浴室,应有尽有。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开业,清河湾被《亚洲高尔夫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新球场”,成为入选前5名的惟一的中国大陆球场。
家住清河湾附近宝盛里小区的林先生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早前,清河湾一片是北京的绿化带,系一大片的树林,林先生经常散步于此。2006年左右,政府将绿化带围出一块动工建设。据林先生回忆,当时现场还出示了一个规划图:要改造当时的足球场、树林,设计为有草地有湖水的一块绿地,规划图下面标注的发文单位是海淀区某单位。“当时还觉得高兴,以后这儿的环境可以更加优越;但也觉得好奇,附近一带没有什么小区,怎么会改造出这么大一块绿化公共用地?”
早在2004年1月,国务院就已停止高尔夫球场用地审批。为规避政策,清河湾高尔夫球场“乔装”成北京清河湾乡村体育俱乐部。从清河湾的官网上可知,这家“乡村体育俱乐部”建立时间为2008年8月8日,球场面积总计2700亩,球道长度为7531码(朝阳场)和7235码(海淀场),目前该球场拥有36洞。
这期间,政府及相关部委已对高尔夫球场建设多次叫停,清河湾仍然照常开门迎客,会员价格更是不断上扬。5月初,终身会员卡的价格还为88万元。近日,时代周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清河湾市场部咨询办卡费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推出的终身会员卡的价格为98万元/张,且已售完,下一次推卡时间待定,要等待批准。“公司会不定期的推出终身会员卡,每次仅推出5张卡。”据了解,清河湾的会员已接近700人。然而会员每次在消费时还需支付费用,据清河湾价目表显示,在周末及节假日,会员一人一车的收费为360元,会员的同伴收费则为1780元,其他人员则不得享受服务。
2004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中规定,从2004年1月10日起,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此后,国土资源部至少8次下文禁止新建高尔夫球场的审批。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尔夫球场数目的激增。据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高尔夫球场的数量增长了逾两倍,从2004年的170个增至目前的近600个。
中国人民大学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舒可心认为,在绿化带上,以“乡村体育公园”的名义建高尔夫球场,对普通民众而言有失公平,“在绿化带建高尔夫球场,和在故宫建福宫内建立豪华私人会所的性质一样,都是公共资源沦为利益团体、商人赚钱的工具。”
然而,在备受质疑之际,北京清河湾依然传出扩建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北京清河湾俱乐部还购买了紧邻的一大片土地,计划将俱乐部扩建成一个54洞球场。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清河湾周边大幅的绿地资源确实可以赋予其扩建的空间。从地理上而言,清河湾的西边和东北部分别有一个东升文体公园、东小口森林公园。
一个总部在山东的钢铁企业缘何会跨界“操刀”高尔夫球场?时代周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国内钢铁行业显赫一时的民营钢铁企业—日照钢铁集团,日前陷入被并购的漩涡中,其董事长杜双华已准备全身而退,在京城布局新的产业版图。
然而清河湾的投资者并非是一家房地产企业,而是国内钢铁大鳄日钢集团。日照钢铁集团党委书记廖海亭近日对媒体表示,知道有清河湾这个项目,这个俱乐部是日钢集团投资建设的,属于集团所有。
多年来,钢铁界频繁传出山东钢铁集团收购日照钢铁集团的新闻。近年来,此桩并购案更是进入实质性的谈判阶段,山东钢铁入驻日照钢铁在即。一位接近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的知情人士表示,杜双华很可能放弃日照钢铁的股权,而是以一次性变现的方式全身而退。工商登记资料显示,除北京清河湾乡村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之外,以清河湾命名的还有北京清河湾餐饮有限公司、北京清河湾高尔夫运动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清河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清河湾融金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而上述企业,无论是从注册地址、还是法定代表人来看,都显示出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些企业的很多违规项目总能在国土部门的立案调查中“屹立不倒”,究竟缘何?是国土部门的监管不够呢,还是企业的各种名目不在国家的监管范围呢?
上一篇:石市现实版“鹅城” 引发《让廉租房飞》
下一篇:名企青海问题保障房 建设全部停工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