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9年起,特别是2011年以后,大同市在前后几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大胆的“自我革命”,经清理取消101项,下放30项,合并103项,调整转移48项,确定保留了182项。此后,又先后3次对审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全市目前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35项、管理服务事项44项,清理力度之大、项目之多、速度之快,为全省仅有。改革力度之大、项目之多、速度之快,为全省仅有。
一个人办户口离不开行政审批,一个企业的每一步发展,更离不开一次次行政审批。然而,多年流行于百姓口中的一个顺口溜——“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却道出了旧有行政审批制度繁杂、延缓的弊端。“发展环境不优化,转型跨越就是空谈!”从2009年起,特别是2011年以后,在前后几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大同市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大胆的“自我革命”,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转型跨越发展涵养“源头活水。”
提速:审批从一年到10天
办理房地产审批手续需要多长时间?某地产公司大同项目开发部经理清楚地记得,当年公司在大同的第一期项目,他整整用了一年时间才拿齐了批文。二期手续审批时,相关手续在10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从一年到10天,我是亲历者,这是真正的大同速度。”
大同市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总经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有着多次创业经历的她同样感慨大同效率:“两个多小时就把所有手续都办齐了,大同的效率非常高。”
不仅仅是企业家,市民也感受到了大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成果。11月12日,市民王先生去申请抵押注销登记,在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用电脑数据查档核实后,现场就为他办理了签字注销手续,“以为总得跑个三五趟才能办妥,确实没想到这么快。”
决策:从“瘦身”到“变身”
大同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起步于2000年,却始终未改到“痛”处。繁琐的审批程序,过多的审批环节,让一些本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家望而却步,甚至有的本地企业家把项目放在毗邻大同而政策相对灵活的内蒙古丰镇市。
痛定思痛,痛下决心,2009年初,大同历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全、涵盖面最广的第七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拉开了帷幕,尤其是2011年3月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快速推进。原来市级实施的411项审批项目,经清理取消101项,下放30项,合并103项,调整转移48项,确定保留了182项。此后,又先后3次对审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全市目前共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35项、管理服务事项44项,清理力度之大、项目之多、速度之快,为全省仅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的平均承诺时限从9.66天降为5.18天,较之前的审批时限又降低了46.38%,比平均法定时限缩短79.04%。
与以往单纯注重精简审批项目、优化流程、压缩时限的“瘦身”不同,最近几次改革,更多的注重了“变身”,更加突出服务性、实用性。
大同市将分散在市直各部门128个科室的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新设立的44个行政审批服务办公室统一办理,并整建制入驻投资上亿元兴建的面积达16500平方米的政务服务中心,103项行政审批及32项管理服务项目纳入中心窗口办理。在体制机制上,打造了工商企业注册登记、房屋产权交易登记、转型综改落地项目和民生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地方兼并重组煤矿证照办理并联审批等多个“一条龙”服务模式。
11月12日,大同市一家商贸公司的负责人说,在过去,要办理一个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按照省、市酒类商品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需往返于工商、税务、酒类专卖等数个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一般需要20个工作日。实行工商企业注册“一条龙”服务后,他仅用了一天就拿到了许可证。
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为加强对进入大厅办理的审批事项的监督,大同市纪委监察局专门引进了电子公务监察系统,建立了集网上许可监察、效能监察、评议监督、投诉监督、绩效考核五位一体的综合监察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电子公务监察室,并整建制进驻政务大厅,负责市政务公开领导组办公室和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常态化工作,以及对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行政权力运行实施全方位监督,同时受理相关投诉,转办、督办相关案件。
大同市纪委一位负责人说,“制度+科技”,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
下一步,大同将构建市、县、乡三级联动的审批服务体系,强化电子公务监察和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努力为大同转型跨越发展创建最优的政务环境。
上一篇:办证程序复杂跑冤枉路 百姓何时才能轻松应对
下一篇:大同站7趟始发空调列车安AC220V交流插座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