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耿彦波是一位做官与做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两栖式官员”。伴随着持续10年之久的争议,耿彦波一路前行。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城市,他成功地寻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黄金分割点”。
耿彦波,男,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任中共大同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月7日,太原市四大班子领导、法检两长会议召开,宣布省委关于太原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职务任免的决定。省委决定,耿彦波任太原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2013年2月8日上午,山西省太原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九次会议,决定任命耿彦波为太原市副市长兼太原市代理市长。
主要政绩
主政榆次
耿彦波是一位做官与做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的“两栖式官员”。伴随着持续10年之久的争议,耿彦波一路前行。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城市,他成功地寻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黄金分割点”。
从1995年任灵石县县长开始,惯打“文化经济牌”的耿彦波就一直致力于保护挖掘晋中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先是灵石的王家大院;2000年4月调任榆次后,又修复了气势更加恢宏的“常家庄园”。为官7年,他把两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民居庄园推向了全国,更推向了市场。如今,在北京地铁站,可以看到“王家归来不看院”的旅游产品广告——夕阳余晖之下,层层屋檐组成的气宇轩昂之势,足以雄霸天下。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耿彦波幸运的是,他为官任职的地方,都遗存着大片的古老民居;晋中历史文化幸运的是,有位地方官很“识货”,能从过往岁月的遗物中看到文化的意义以及未来的价值。
“一条马路,一座楼;一个警察,一只猴”。这是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对榆次城建状况的一种戏说。然而,在耿彦波“多留遗产,不留遗憾”的修复思想和“修旧如旧”的保护原则下,经过500多个日夜奋战,一个占地面积100万平米,具有儒、道、佛等文化特征,集中国传统优秀建筑精华的老城展现于世人面前。它有中国最大的县衙,中国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城隍庙,中国北派最大的城市古典园林群落。
榆次老城改造完成后,漫步街头,居民宋五寿用朴实的语言编了一个顺口溜加以赞誉:“榆次老城泛新颜,扬起新旧两条帆;欧式架构美如画,东西风情都好看。”
主政太原
“太原老百姓最怕的是太原不变”太原要“建设一个新城,改造一个旧城,挖掘一个古城。”上任之初,耿彦波就提出太原城市建设的宏观思路。延续了灵石和榆次的一贯做法,城建依然是耿彦波工作的核心内容。改造工程启动“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金代山西著名文人元好问的《过晋阳故城书事》,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出了“龙城”太原的雄浑之美。素有“龙兴之地”称呼的太原,拥有2500年建城史,如今虽古韵犹存,却风光不再。
拉开城市新框架,提升城市档次与品位,成为太原市党政决策者的共识。恰在此时,耿彦波于2006年6月任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与管理、国土、规划等方面工作。“大推进战略”为了加快城市大建设的步伐,太原市政府代表团于2006年9月6日-10日,专程赴合肥、上海与深圳,就城市大建设、拆除违章建筑与城中村改造等,进行专题调研。很快,2007年被确定为太原的城市建设年。太原采用了“大推进战略”,同时开工五条主动脉。不过,与轰轰烈烈的城市大建设场面相比,分管城建的副市长耿彦波仍然不为街头巷尾的老百姓所熟知,用一些官员的话说:“耿市长很低调。”空间艺术城市建设是一种空间艺术。在耿彦波的城市改造理念中,道路改造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耿彦波看来,修路这个简单的概念并不能概括当今太原市的大动作,道路不仅仅是为了交通,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城市最直观、最生动的窗口,是城市景观最重要的一部分。以迎泽大街为例。有着“第二长安街”美称的迎泽大街,遵循“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原则,时至今日,仍令太原人引以为豪。这条大街也承载着太原人乃至山西人太多的记忆。在迎泽大街改造工程指挥部,每天早上八点都要开一个调度会,及时让交警部门向市民通告路况,早做准备。这些涉及老百姓日常出行的细节,耿彦波每天都要过问。
上一篇:耿市长春节调任太原 重读《大同赋》之大气恢宏
下一篇:大同三千到五千热盘详情 满足置业者购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