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云集了各个时代的雕塑精品,以其所独有的近10万件雕塑瑰宝称雄于天下。经过科学论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先后命名大同为“中国雕塑之都”和“中国雕塑艺术研究基地”。
为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大同的文化家底,2009年6月,在冯骥才的倡导和指挥下,由全国雕塑艺术权威人士参与的盘点大同雕塑家底大型活动全面启动。《中国大同雕塑全集》由耿彦波任工作委员会主任,冯骥才任总主编并撰写总序国内多位着名学者专家、雕塑家、摄影家会同大同地方专家学者共同编制完成。
《中国大同雕塑全集》共四卷六集,分别为《云冈石窟雕刻卷》(上下)、《寺观雕塑卷》(上下)、《建筑雕刻卷》及《馆藏雕塑卷》,共收录图片近2000张。各卷开篇序文均由各分卷主编亲撰,既具有概括性,又极富见地,均为学术价值很高的研究论文。
首发式上,冯骥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中国大同雕塑全集》的出版绝不仅仅是大同一部雕塑画典、文化巨着的面世,其意义远远超越这部书本身。这本书可以说本质地回答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知识界、文化界,值得讨论、并且焦渴地等待答案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要与城市的建设发展冲突吗?
中国有600多座城市,千姿百态,在几百年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各自的文化个性,但因为一段时期缺乏文化自觉,导致很多城市千城一面,这是文化的悲剧,是缺少文化自觉的后果。冯骥才说,他曾多次来到大同,感到大同太美丽了,太迷人了,大同从云冈到华严寺到悬空寺到九龙壁到民居四合院,古城的肌理都存在着这种美。
正在施行的“新云冈计划”,就是要将雕塑也融入现代城市文化血脉之中。冯骥才还高度评价了我市让广大市民参与文化讨论与文化决策的做法,他说,广大市民在参与的过程就关心了城市文化,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文化的主人,把文化放在民众心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感受,去作出决定,这是对人民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
文化遗产应该让人们共享,一方面保护,一方面与人们的生活、现代心理结合起来。大同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没有拒绝现代化,没有疏远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追求,如城市新区规划的起点很高。在大同,是真心对待、敬畏文化的。
耿彦波在讲话中对帮助与指导过大同文化保护工作的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他说,大同在文化传承中,唤醒了文化自信、文化自尊、文化自觉,现在,大同把塑造“中国雕塑之都”城市品牌作为复兴大同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下一步还将建设中国雕塑艺术博物馆,集中展示近当代中国最优秀雕塑艺术家的作品。
大同文化走向未来需要怎样的文化思路和文化战略,出路何在?未来的重心与城市灵魂在哪里?这将是大同在历史文化的光照下长期探索的。《中国大同雕塑全集》的发行是一个开始,雕塑作为大同文化价值中高端的部分,将长期成为城市文化的主题内容。他热诚希望更多优秀的雕塑艺术家来同关心支持大同文化事业。
他说,古人有辉煌创造,但昨天的创造不能代表现在的成就,现在更要创造无愧于古人的、与古代文化相匹配的新时代的雕塑,在大同创造新时代的雕塑文化。他提出,当大同在小心翼翼地一点点保存古城内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提高古城的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使城市更加富有生机、活力,将文化转化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上一篇:山西省领导莅同进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实地考察
下一篇:房价回归理性已成大同房地产市场必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