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外闻名的煤都,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大同在为全国输送23亿吨优质廉价煤炭的同时,也制造了大量简易简陋的工矿棚户区;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与发展的两难选择中,大同形成了大面积破旧不堪的城市棚户区,两个棚户区总量达732.4万平方米、23万户。
这些房屋多建于清末、民国时期,房屋年久失修、居住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差、交通不畅,几乎无公共排水、供热、供气等设施,环境“脏、乱、差”,治安和消防隐患大。从加快大同市城市基础建设,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和构建和谐大同的角度来看,解决和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已刻不容缓。而正是因为不遗余力地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住好房、住暖房的理想才离大同市城市棚户区家庭和工矿棚户区居民越来越近。
驱车向东行驶在宽阔笔直的南环路,未到南环桥就先看到一大片外观庄重大气、排列合理有序的新建楼房,这里有幼儿园、有小学、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有老年活动中心、有购物场所,更有绿地、健身休闲场地,进进出出忙着装修的住户脸上都喜气洋洋,因为他们就是从低矮破旧的城市棚户区平房搬进保障性住房项目——柳港园新楼房的市民。
沿着南环路向西行驶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大同市较大的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恒安新区,这里已经安置了60000多户工矿棚户区住户。走进恒安新区,鳞次栉比的多层楼房、热闹非凡的商业街道、来来往往的百姓,俨然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小城镇。与昔日棚户区的生活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为了顺利推进这项1号工程,大同市制定了税费减免、土地供应、户型控制、补偿安置等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四个优先”。
一是规划选址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按照“方便群众生活、提升城市品质”原则,大同市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选址,一般选在名城保护控制范围外的黄金地段,东南西北布局,有利于群众在熟悉的社区圈选择安置房,工矿棚户区改造规划选址也进入城市社区,让工矿棚户区群众与城市居民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二是土地保障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我市以行政划拨方式优先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配套商业建设用地则以出让方式供应,所得土地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今年,尽管我市土地指标紧张、供需矛盾巨大,但在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土地指标优先用于解决保障性住房用地。
三是资金安排优先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大同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资金矛盾更加突出,但千难万难民生问题始终摆在首位,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需求绝不含糊,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70%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公积金除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增值收益全部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打折扣,其余资金缺口利用国债和贷款等途径筹集。
四是建设力量优先部署保障性住房。面对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大同市从组织领导、力量部署上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所需,抽调一大批会管理、有能力、懂技术、责任心强的干部组成管理团队,管理者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因为有了周密的计划,所以我市棚户区改造建设工程取得显着成效。三年来,全市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2万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1万套。2009年12月,全国城市和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现场会在大同市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对大同市此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怀揣着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的信念,大同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历史机遇,围绕“名城保护、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工矿区提升”的总体思路,将提升城市功能与住房保障工作紧密结合,同时秉持“拆迁谁、改变谁、造福谁”的原则,着力改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条件。不仅为一号工程赢得了口碑和声誉,也使大同市棚改工作更上了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文瀛湖公园设施屡遭盗窃 十万元钢材不翼而飞
下一篇:大同市规划发展有机结合实现工矿棚改盛世图景